你是否在早晨起床時,都會感到身體特別的不舒服或是僵硬呢?一般的人都會將身體這樣的現象歸咎於床鋪軟硬或躺太久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根據英國的生物學家發現,我們身體會僵硬是因為「生物週期節律」使得我們在清晨會感覺到身體十分僵硬,這就意味著床鋪軟硬或躺太久都不是造成這個問題主要的因素,而是身體在夜間抑制炎症所導致的結果。如果你患有肌肉骨骼疾病,如關節炎這類的問題,就會影響早上起床時的僵硬感,接下來最新的研究報告將告訴你,為何關節炎通常在早晨起床時引發關節腫脹和炎症。
這項最新的報告,是2016年發表在FASEB雜誌上的新研究,描述了人體生物鐘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在夜晚積極地抑制炎症發生,而這種蛋白質稱為隱花色素(cryptochromes),已被證實有抗炎作用,並且希望能有效的用於炎症治療,例如大家常見的關節炎。這個研究是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了調查身體在早晨特別僵硬的現象,是否與炎症疾病例如關節炎之間有關,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給小白鼠關節注射了膠原,誘導它們先罹患上關節炎的症狀,之後他們觀察小白鼠對於關節炎症情況。
研究團隊表示小白鼠關節內的炎症差異源自名為成纖維樣滑膜細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簡稱FLS)的特定細胞,它和我們的生物鐘一樣執行24小時周期制,這些細胞通過產生特定蛋白質來影響小白鼠關節中的疼痛和炎症,研究人員們特地控制光照的條件,當光照如夜間的時後,小白鼠炎症與炎症標的物數值降低到微乎其微,但等到光照變得像白天時,患關節炎的小白鼠關節處明顯更加腫脹,因此,他們就發現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段中會有不同結果。
這表明,隱花色素基因產物具有顯著抗炎作用。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類用來激活蛋白質的藥物來確認是否能夠對抗炎症,結果表明的確有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內分泌和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員Julie Gibbs博士說,「這項研究告訴我們,炎症通常被認為是慢性的,難以治癒的。可事實上,這個研究中在大腦控制生理節奏的視交叉上核神經的影響下,讓身體的炎症變得不那麼可怕,對於這個研究的臨床意義是深遠的。」因此,Julie Gibbs博士建議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睡眠週期,就能夠有效率的緩解身體的疼痛。
目前為止,該團隊僅在他們培育出來的人體成纖維樣滑膜細胞上做過實驗,沒有在活人身上做過實驗。如果未來人體試驗的結果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那麼研究人員們將給慢性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
了解Julie Gibbs博士的研究與建議之後,我們除了要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睡眠週期之外,還要注意防止寒冷與潮濕的環境,根據美國國家纖維肌痛症與慢性疼痛協會(NFMCPA)的建議,夜晚睡覺時如果房間通風較好,記得適時的關上窗戶別讓大量的風直接進到室內,另外,在氣溫或潮濕的環境則應該要採用電暖爐與除濕機,並蓋上保暖的被子入睡。起床時,可以運用較為舒緩的瑜伽動作來伸展肌肉與關節,例如:貓式或牛式都是十分適合在起床時進行的伸展動作,如果有沖澡習慣的人也可以採用40度左右的微熱水,讓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回到預備的狀態,這些都是可以有效紓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的方式。
資料來源/draxe、avogel
責任編輯/David
COVID-19 確診後要恢復運動,尤其對某些認真訓練的人來說,要回到每天吃課表這種有一定強度的訓練需要多久﹖該怎麼恢復呢﹖健身專家警告﹕過早、過快地逼迫自己的身體不利於康復,即便是症狀輕微者,健康水平高到足以克服感染後的疲憊,仍需要一段時間休息恢復,建議確診7天後可嘗試溫和的伸展或瑜珈動作,千萬別一開始就急著回到原本強度的訓練。
澳洲雪梨私人教練、Un1t 健身房負責人 Matt Hunt 曾確診,休息了 5 天後開始進行緩和的運動,他表示,除非是 COVID-19 重症或是有出現胸痛症狀,否則謹慎地恢復訓練是合適的。以下是包括 Matt Hunt 以及其他運動醫學專家的解說。
運動醫學專家普遍共識是,在首次出現症狀後至少等 7 天,才能恢復任何形式的運動,但恢復起初千萬別馬上做以往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應從低強度的活動開始。墨爾本大學物理治療系資深講師 Selina Parry 舉例,前幾週的日常活動例如做家務、輕鬆地整理花園、散步,在做這些活動同時要能夠一邊進行完整的對話。接著,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每天多 10-15 分鐘即可,直到你可以連續完成低強度走路 30 分鐘。
Hunt 教練指出自己的經歷,他恢復的第一步運動是做簡單的瑜珈,不包含任何較大的動作,目的只是讓幾天躺著沒動的肌肉活躍起來,並可專注於臀部、肩膀、下背部。
專攻於重症醫學研究的英國學者 David Salman 進行的研究發現,兩週最小運動量是重啟日常訓練的最佳方式。
如果你確診後沒出現任何症狀,沒有證據明確顯示你應該或不應在感染的第七天之前運動。Parry 醫師表示,即使你在篩檢陽性之後感覺非常好並且開始運動,請密切監控自己的體感,不能放過任何微小的不適跡象。
如前所述,最重要的是逐步、緩慢地恢復身體活動。經過一週或是更長時間的緩和運動後,你可以嘗試進行一週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或是游泳,運動可以進行 10 分鐘以上並同時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呼吸會喘一點、會流一些汗。
此後,Salman 醫師建議再提升到一些更複雜的運動,例如需要使用協調性、力量與平衡,例如改變方向的跑步,或是自重循環訓練。當你能夠完成這些活動時,你應該準備好恢復到確診之前甚至更高的活動水平了。
Hunt 教練表示,他的一些學員 COVID-19 確診後,在訓練時的疲勞程度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最初恢復階段做一些輕微的力量訓練,可能對恢復非常有益,這些輕微力量訓練目的只是讓肌肉纖維再次運動,訓練呼吸,並打開胸腔。但如果你覺得訓練起來很辛苦,把時間或頻率縮減 10% 或 20%,直到第二天、下週甚至下個月再進步都可以,例如,如果以往每週訓練 5 次,此時試著每週最多訓練兩次。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一定要是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無論如何不用急,運動場永遠等著你。
雖然恢復期你很可能比以往運動更氣喘吁吁,但要警惕 COVID-19 症狀的復發或發展,監測運動後 1 小時和運動後 1 天的感覺,為了確保你沒有加劇你的症狀。Parry 醫師指出,異常程度的疲勞、呼吸困難、心跳加速、頭暈、咳嗽等等,任何症狀或新症狀發生都要特別注意,尤其胸痛症狀是個警示鈴,提醒你該去看醫生了!因為一些 COVID-19 患者可能會發展為心肌炎,雖然這是輕度至中度 COVID-19 患者中較罕見的案例,但仍必須仔細觀察這些徵兆。
請記住,運動後的 1 個小時就應該感覺恢復。
Parry 醫師提醒,最重要的就是要減少運動後症狀惡化,這可能會導致症狀延長,也就是長新冠。如果你確診數週後都因為疲勞而難以恢復某些身體活動,請尋求一般科醫師∕家庭醫師等專業人士協助。
資料來源/ABC NEWS、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流感季節來襲,施打疫苗、多用肥皂洗手、增強身體免疫力,已被證實為三大預防流感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專家表示,永遠不要低估運動的力量,透過運動增強免疫可以創造奇蹟,特別是在寒冷的月份。
隨著氣溫慢慢變涼,你是否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或者,你正飽受感冒之苦?秋冬兩季最容易發燒感冒,嚴重還罹患流感,這通常是免疫力降低的現象。免疫力是人體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辨識和消滅外來入侵的任何異物(包括病毒和細菌)的生理反應。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同時也能讓你的骨骼健康且強壯。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針對感染性疾病與運動的研究,發現有運動習慣比沒運動的人從流感中康復機率是2倍。
一項由在Urbana-Champaign的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所做的實驗測試顯示,適度運動可幫助老鼠從感染流感中康復;研究人員將這項結果發表於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所舉行的2004年美國生理學協會內部會議上。在將老鼠暴露於流感病毒之後,Jeffrey Woods博士與他的同事隨機分配一些老鼠到一組為期四天的訓練計劃,並且安排這些老鼠每天參加20~30分鐘的運動課程;當流感症狀開始出現時,這些老鼠停止運動,看起來就像是人類罹患感冒時的典型行為;為了對照比較,另一組受到流感病毒傳染的老鼠並沒有做任何運動。結果發現,有運動的老鼠從流感中康復存活的機率是沒有運動的老鼠的兩倍:59%的有運動的老鼠康復存活下來,而那些沒有運動的老鼠,則僅有29%從流感中康復存活下來。研究也發現,成年且運動的老鼠(年紀在20週大的老鼠)情況進展得最好。22隻成年有運動的老鼠中,有18隻從流感中存活下來,相較於22隻同年齡但沒有運動的老鼠,則僅有10隻從流感中存活下來。但是,運動的保護效果在年紀約11-16週大的年輕老鼠中,似乎看不出來。但因此得知,如果套在人類身上,也會有相同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鼠並非齧齒動物的中堅強的運動員,實驗中的這些老鼠只有適度運動了幾天,在實驗前沒有任何老鼠有規律性的運動。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受到流行性感冒傳染後,連續適度運動四天,將明顯增加對於流感傳染的存活機率。根據一份新聞稿指出,研究人員計劃針對經常規律運動的動物作後續的研究;另外,研究人員也想要瞭解運動是如何發揮對抗感冒的保護效果。同時,根據一份新聞稿表示,一項大型臨床的人類試驗正在美國伊利諾大學身體健康實驗室中進行,適度的運動訓練是可以增進年紀較大的成人的免疫力。
不過,雖然看起來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但你不應該過度運動。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應該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增加運動量,相反地、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的運動(如馬拉松和激烈的健身房訓練)實際上可能會造成免疫力的傷害。因此,適量的中等強度運動反而是提高人體抵抗力的最佳方式。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intechopen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