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早晨起床時,都會感到身體特別的不舒服或是僵硬呢?一般的人都會將身體這樣的現象歸咎於床鋪軟硬或躺太久所造成的問題,其實,根據英國的生物學家發現,我們身體會僵硬是因為「生物週期節律」使得我們在清晨會感覺到身體十分僵硬,這就意味著床鋪軟硬或躺太久都不是造成這個問題主要的因素,而是身體在夜間抑制炎症所導致的結果。如果你患有肌肉骨骼疾病,如關節炎這類的問題,就會影響早上起床時的僵硬感,接下來最新的研究報告將告訴你,為何關節炎通常在早晨起床時引發關節腫脹和炎症。
這項最新的報告,是2016年發表在FASEB雜誌上的新研究,描述了人體生物鐘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在夜晚積極地抑制炎症發生,而這種蛋白質稱為隱花色素(cryptochromes),已被證實有抗炎作用,並且希望能有效的用於炎症治療,例如大家常見的關節炎。這個研究是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了調查身體在早晨特別僵硬的現象,是否與炎症疾病例如關節炎之間有關,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給小白鼠關節注射了膠原,誘導它們先罹患上關節炎的症狀,之後他們觀察小白鼠對於關節炎症情況。
研究團隊表示小白鼠關節內的炎症差異源自名為成纖維樣滑膜細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簡稱FLS)的特定細胞,它和我們的生物鐘一樣執行24小時周期制,這些細胞通過產生特定蛋白質來影響小白鼠關節中的疼痛和炎症,研究人員們特地控制光照的條件,當光照如夜間的時後,小白鼠炎症與炎症標的物數值降低到微乎其微,但等到光照變得像白天時,患關節炎的小白鼠關節處明顯更加腫脹,因此,他們就發現在一天之內的不同時間段中會有不同結果。
這表明,隱花色素基因產物具有顯著抗炎作用。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類用來激活蛋白質的藥物來確認是否能夠對抗炎症,結果表明的確有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內分泌和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員Julie Gibbs博士說,「這項研究告訴我們,炎症通常被認為是慢性的,難以治癒的。可事實上,這個研究中在大腦控制生理節奏的視交叉上核神經的影響下,讓身體的炎症變得不那麼可怕,對於這個研究的臨床意義是深遠的。」因此,Julie Gibbs博士建議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睡眠週期,就能夠有效率的緩解身體的疼痛。
目前為止,該團隊僅在他們培育出來的人體成纖維樣滑膜細胞上做過實驗,沒有在活人身上做過實驗。如果未來人體試驗的結果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那麼研究人員們將給慢性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
了解Julie Gibbs博士的研究與建議之後,我們除了要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睡眠週期之外,還要注意防止寒冷與潮濕的環境,根據美國國家纖維肌痛症與慢性疼痛協會(NFMCPA)的建議,夜晚睡覺時如果房間通風較好,記得適時的關上窗戶別讓大量的風直接進到室內,另外,在氣溫或潮濕的環境則應該要採用電暖爐與除濕機,並蓋上保暖的被子入睡。起床時,可以運用較為舒緩的瑜伽動作來伸展肌肉與關節,例如:貓式或牛式都是十分適合在起床時進行的伸展動作,如果有沖澡習慣的人也可以採用40度左右的微熱水,讓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回到預備的狀態,這些都是可以有效紓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的方式。
資料來源/draxe、avogel
責任編輯/David
根據美國生理學會的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後的休息日除了讓肌肉恢復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適當的恢復對你的骨骼健康有好處。
加拿大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奧運季最激烈的訓練週期間分析了15名菁英女子重量級划船運動員的血液樣本。然後,他們將這些血液樣本與恢復週期間進行比較,其中包括休息日。
與較低的密度訓練期相比,他們發現划船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週期間 (平均每周18小時)具有顯著降低骨保護素(OPG)的程度,其可以防止骨骼疏鬆和更高程度的硬化蛋白症(SOST),阻止新骨形成的蛋白質。
布魯克大學的研究合作者;運動學系的教授,也是副院長的Panagiota Klentrou博士說:「那是因為刻苦的訓練導致身體發炎的程度更高,這也可能會增加高程度硬化蛋白症。」「然而,關於骨質密度,在研究結束時並沒有差別。」Klentrou解釋。但關於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是否可能會對您的骨骼造成傷害,則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答案。
布魯克大學骨骼和肌肉健康中心的研究生Nigel Kurgan也說:「即使這項研究是專門針對於女性划船運動員,但研究結果也可能適用於男性。」
因此,儘管研究結果可能也適用於男性,但他們並不適用於普通的健身者。「事實上,鍛煉是保持骨骼強壯的最好方法之一」Klentrou說。但是,如果你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比如準備舉重比賽),你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仍可能會對你的骨骼造成傷害。
其中最麻煩的是,若年輕的時候就經常讓骨骼受傷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使你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容易骨折。
儘管如此,即使你的訓練量不像專業運動員般如此激烈,休息一天一樣可以帶來好處。
美國體能協會的負責人Tony Gentilcore表示「如果你想讓你的肌肉變得更大更強壯,身體恢復的時間是至關重要的。」那是因為當你舉重時,你的肌肉組織會產生微撕裂,所以休息一天是讓你的肌肉有時間來修復這些傷害。他也表示:「許多人總以為,每次的鍛煉都要很努力,但情況並非如此。」
Gentilcore說:「每個星期,可以嘗試交替使用高、中、低重量公斤數,保持每四周為一個訓練區塊,所以你不會一直把你的身體推向極限。」此外,你應該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或選擇動態恢復的方法,比如去散步或快走,這樣既能移動,同時也可以讓肌肉休息。
安排每4到8週的其中一周完全放鬆,讓你的身體休息,使其可以恢復的更強壯。Gentilcore說:「大多數人認為停止原來的活動就是休息,接著利用度假、生病或意外的家庭事件,找到無法持續上健身房的藉口。」
而休息日可以完全休息。但是,如果你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規律上健身房,你可以透過其他像硬舉或是深蹲這樣隨處可做的簡單運動來代替上健身房這件事。
想要有好的體態與健康,除了按照上述的建議外,休息過後,仍要堅持回到規律的訓練之上,讓原先養成的習慣持續下去,才能維持真正長久的骨骼健康。
責任編輯/瀅瀅
小面關節(facet joint pain)是位於脊椎後側一對對細小的關節。而它的功用是協調動作與穩定我們的脊椎。如果這些關節卡在一起,當你做硬舉、深蹲、甚至倒立伏地挺身時,關節液與關節軟骨便會發炎導致疼痛。
這難纏的小面關節疾患,約占慢性下背痛的15%~20%;換句話說,每5~6的下背痛的患者,就可能有一個是小面關節的問題。只是,因為小面關節的確定診斷並不容易,反而在一般臨床診治的過程中,相對較容易被忽略。
小面關節受傷的患者,通常在過度伸展會疼痛、早上起床時感到僵硬、甚至從坐姿改為站姿時感到困難,一般可通過屈曲背部獲得舒緩。過度施加力量於肌肉與韌帶上是造成腰椎緊繃或扭傷的主因,此時患者在旋轉軀幹時也會感覺不適。
當可能的腰椎傷害早期注意到時 ,應當尋求你所信任的專業健康醫療人士協助。物理治療應該能幫助恢復面關節部分的活動範圍,不過目前治療的主流,目前多集中在類固醇注射、內分枝神經阻斷(medial branch block)、高頻電刺激(RF)等模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