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你也習慣聽著音樂嗎?根據一項研究發現,在運動的過程中聆聽快節奏的音樂,可以增加運動的好處並減少感知的疲勞程度,尤其是耐力訓練的過程中。這篇我們將說明為何聽快節奏的音樂可以幫助訓練之外,還推薦10首快節奏的音樂給你喔!
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許多人在運動時聽音樂能獲得一些好處,例如,音樂可以分散身體的疲勞和不適感,並增加在訓練過程肌肉的參與度。然而,音樂的感受是一項十分主觀的過程,無論文化因素或個人喜好都會影響音樂對人的影響,因此,聆聽音樂有著多方面且十分寬廣的感受,例如節奏、歌詞和旋律都能有助於身體不同體驗。所以,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不了解,在運動過程中會影響我們身體的特定音樂屬性,包括哪種音樂最適合增強某些類型的運動,然而,了解這些細節可能有助於釋放音樂的功能,作為運動訓練者發揮全部潛力最好的輔助工具。
在心理學之前的一項新研究中首次表明,聆聽較高節奏的音樂可以減少人們在運動中所感覺到的疲勞,並有助於增加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且高節奏的音樂對於步行之類的耐力運動而言,這些效果要比諸如舉重之類的高強度運動更為明顯,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可以幫助人們增加和改善他們的運動習慣。
因此,有研究人員開始著手研究音樂節奏對女性的耐力運動(在跑步機上行走)或高強度運動(使用腿壓機)的影響。他們找來了一群女性分別採用安靜以及一邊聽著不同節奏的流行音樂完成運動,研究人員並記錄了各種參數,包括參與研究的女性對完成運動所需力量意見以及運動時的心率,因為,當身體更高心率正意味著運動對身體健康更為有益。
最後,意大利維羅納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VERONA)的Luca P.Ardigò教授解釋說,訓練時聽節奏音樂與不聽音樂相比,聽節奏音樂會導致提高心率和降低疲勞感知度;他說:這也意味著這項運動訓練對身體來說似乎不那麼費勁,但對於增強身體健康的方面卻更有好處。
與進行高強度訓練的參與者相比,在完成耐力訓練課程的人來說這些影響就變得更為明顯,這也就表明,進行耐力活動(例如步行或跑步)的人,可能可以透過高節奏的音樂獲得最大的好處。Luca P.Ardigò教授表示,在當前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音樂節奏在運動中的作用,但在將來,我們還希望研究其他音樂特徵(例如體裁,旋律或歌詞)對耐力和高強度運動的影響。
儘管這項最新的研究,僅僅只有小部分的研究數據,但為了能透過「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訓練的細微差別」這樣的研究報告,為所有人用簡單的方式提高運動訓練的成果及身體健康,因此,研究人員也表示將來將會繼續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因此,下次去健身房進行耐力型訓練時,建議可以嘗試播放快節奏的音樂,看看是否有提升你的訓練成果並降低疲勞度。
1.Workout music fitness /160bpm
2.Workout Music Fitness /150 BPM
3.Best of music workout /140 BPM
4.Workout Music Fitness Extreme/150 BPM
5.Workout Music Fitness Extreme/150 BPM
6.Workout Music Fitness Extreme/150 BPM
7.Workout music Hits Aerobic/150 BPM
8.Workout music Hits Aerobic/150 BPM
音樂速度一般以文字或數字標記於樂曲的開端,現代習慣以每分鐘多少拍(beats per minute,BPM)作量度單位,這表示一個指定的音符,例如四分音符在一分鐘內出現的次數,BPM的數值越大代表越快的速度。(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開學典禮當天,廣邀產官學代表蒞臨指導,包括現任立委趙天麟、高雄市政府體育處代表、高雄市運動熱區計畫主持人實踐大學方信淵教授、協辦單位正修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主任顏克典教授、高雄市體育會鐵人三項委員會主委姜寄生與醫護鐵人創辦人陳彥良等代表。
南區醫護鐵人校長楊媛涵與實踐大學方信淵教授對於兩個單位的合作相當期待,也共同指出運動熱區今年推行醫護鐵人學校有7大亮點,包括非競賽型訓練、社群聯盟、整合行銷、地方特色、訓練課程結合EMT等賽場防護觀念。
本次參與醫鐵學校並同步報名醫護鐵人EMT訓練的鐵人三項國家級選手蔡曜宇表示,從選手走向教練幾乎是過去以來的常態,但具備救護的觀念不僅可以自助更可以導正許多人對於運動防護甚至是強化賽事安全概念的重要基石。教練需EMT證照更是坊間各大健身房常見的要求,醫護鐵人結合知名金鳳凰協會共同舉辦的初級救護技術員EMT訓練課程,不僅結訓通過考試後可以拿到證照還能在過程中享有賽事安全相關的概念,可謂一舉數得。
正修大學顏克典教授表示,目前與醫護鐵人合作協辦中國民國鐵人三項協會裁判、國際知名鐵人三項IRONMAN賽務人員等課程及賽事安全講座,正是為了替未來國家的賽事安全評鑑進行鋪路,藉由點線面的結合及產官學的資源,讓賽事安全的概念更融入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