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佔人體的70%,因此健康也是靠吃出來的。飲食一體兩面,吃得對且吃得好身體健康;相反的,如果吃著斥充著不健康、有害的食材,像是加工食品,當毒素長期累積體內,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然而我們居住的生活環境裡充斥著各種毒害,不論是有形無形、有味無味,都在侵襲我們的健康。因此根據營養師建議,多吃以下6類食物,都有助毒素和有害物質排出。
海藻類包括海帶芽、昆布、海菜等,特性是黏稠、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吸附有害物質,也可以吸附膽酸將之排出,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並具有吸附重金屬的功能,排除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根莖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其中特別推薦地瓜和南瓜,除了富含膳食纖維之外,黃色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毒,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則提供肝臟解毒功能;另外,地瓜和南瓜都是高鉀食材,也可以促進腎臟排毒,可說是對肝、腎、腸道都有增加排毒功效的食物。
木耳、香菇 木耳、香菇等都屬於蕈菇類,口感柔軟,具吸附性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利於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的排出,可說是「腸道清道夫」,也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同時,蕈菇類屬於高鉀食物,利水性強,可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增加腎臟過濾功能,排除有毒物質。
深綠色蔬菜的營養價值高,若提到排毒功能,特別推薦地瓜葉和空心菜,維生素B群含量高,提高肝臟解毒功能;也富含維生素A、C和菸鹼酸,以及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可幫助清除自由基。地瓜葉和空心菜屬於粗膳食纖維,也就是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可以把腸壁上剝落的老廢細胞或細菌病毒殘骸掃出,避免囤積體內,同時有抑菌作用,抑制細菌病毒感染來避免腸胃炎。
水果是每天不可少的食材,水果之中的蘋果,可說排毒功能相當卓越。蘋果皮是粗纖維,果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一個果實之中,有不可溶的粗纖維和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掃把和海綿吸附雙重功能兼具。蘋果含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排除乳酸,讓身體比較不會疲勞;果皮的槲皮素高,清除自由基強,防癌抗癌強,避免細胞變性。
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製造及維持好的菌相,強壯腸道功能,間接幫助清腸排毒,不妨每天適量攝取益生菌或優酪乳、優格等食材,但要注意避免攝入過多糖分,因此要注意食品包裝標示。
資料來源/常春
責任編輯/妞妞
老年人多重用藥,小心造成藥物交互作用!70歲李奶奶有高血壓、憂鬱症等多重共病,需要服用近5種藥物,不料服藥1個月後,李奶奶因自覺身體虛弱、精神倦怠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藥物檢視發現李奶奶因多重用藥而出現低血鈉症狀,考量鈉離子濃度在短時間快速下降會造成中樞神經傷害,醫師隨即將其轉往急診,由腎臟科團隊接手治療。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台灣65歲以上長者,將近3成都有多重用藥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指出,多重用藥並沒有明確定義,通常以用藥種類多寡評估,或者是否有多餘且不必要的藥物使用。一般而言,同時有5種以上用藥就能稱為多重用藥。
劉修勳指出,隨著年紀愈大,身體機能會跟著退化,長者容易合併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失智症、憂鬱症以及失眠等症狀,身體機能衰退也有服用止痛藥之必要,因此導致長者多重用藥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因素:
1.病人本身患有多疾病,因而需要多種藥物治療
2.病人習慣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3.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使醫師開立其他藥物再做治療
劉修勳進一步提到,若沒有遵從醫囑用藥,則可能出現意識模糊、腎功能受損、腸胃道潰瘍出血以及因外力造成腦傷或骨折,長輩們不可不慎。對此,他也舉例4種常見的多重用藥情形:
憂鬱症藥物與高血壓藥物:憂鬱症藥物部分含三環抗憂鬱劑,高血壓則有利尿劑成分,這會刺激抗利尿賀爾蒙(ADH)釋放,導致腎臟對水分再吸收增加,使體內水分滯留,從而降低體內鈉含量,造成低血鈉症。
憂鬱症藥物與失眠藥物:兩種藥物作用在中樞系統,提升血清素水平達到鎮靜效果,但若是過多血清素累積,會產生暈眩、嗜睡症狀,更甚出現血清素症候群。
含嗎啡止痛藥與抗凝血藥物:兩種藥物都能防止血栓,若同時服用就會有加乘效應,引發患者內出血,若是外傷則有增加出血的風險。
多種糖尿病藥物:糖尿病患者藉由藥物中的胰島素調控血糖濃度,若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過高,患者可能有低血糖症狀,出現全身無力、反應遲鈍、運動不協調,嚴重甚至昏迷。
劉修勳呼籲,若長輩有用藥疑慮或出現不適症狀,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切勿自行停藥。長者服藥風險雖然較普通成年人高,但只要尋找固定醫療院所及醫師、主動告知醫師用藥情形、仔細檢視用藥單張、養成服藥順從性以及不自行購買坊間成藥,即能為自己把關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你一定曾經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整個農場的羊都被你數完了也闔不上眼睛;或是翻來覆去靜不下心,此時你已精疲力盡想好好休息,頭腦卻不讓你睡。在台灣,每 10 個人就有 1 人受慢性失眠所苦(2017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盛行率為 11.3%),所以你並不孤單!躺在床上甚至坐著休息時,試試以下7種呼吸訓練,有助克服失眠、讓你快快躲進夢鄉裡。
這是瑜伽呼吸法的其中一種呼吸技術,可促進睡意。
Step1:輕輕打開你的嘴唇。
Step2:大口呼吸,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Step3:閉上嘴唇,並通過鼻子吸氣 4 秒鐘。
Step4:屏住呼吸 7 秒鐘。
Step5:從口吐氣 8 秒鐘,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重複 4-8 次。
Bhramari pranayama 是一種瑜伽呼吸法,在臨床研究中已被證明可降低心率,有鎮定作用,有助你進入深沉的睡眠品質。
Step1:閉上眼睛,用拇指遮住耳朵,將食指、中指分別放在眼睛上方並遮住眼睛,用無名指輕輕按壓鼻子兩側。
Step2:保持嘴巴緊閉,慢慢通過鼻子深吸氣到腹部。
Step3:吐氣時從喉嚨發出如蜂鳴般嗡嗡聲,最後再由鼻子吐氣(詳細步驟請見下方影片)。
・重複約 5 分鐘,可一直練習直到身體流汗才停止。
此呼吸法不僅有助放鬆入睡,也能增強橫膈膜和週邊肌肉,讓你完整地做每一口呼吸。
Step1:仰臥將枕頭放在膝蓋下,或是坐在椅子上。
Step2:將一隻手平放在心臟上方,另一隻手放在胃上方。
Step3:透過鼻子深呼吸,同時感覺一下胸腔和腹腔的起伏。
Step4:接著最嘴唇微張,透過嘴巴緩慢呼吸約 5 分鐘。
・目的是每一次呼吸都盡可能放慢,使胸腔不會動,只有腹腔自然鼓起、收回。
一部分呼吸、三部分放鬆。這項呼吸訓練非常容易掌握,因此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Step1:深吸一口氣。
Step2:吐氣,專注於你的身體以及呼吸時的感覺。
Step3:以上重複做數次,每次都減慢吐氣速度,重複直到吐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
Buteyko breathing 被醫學研究證實可明顯改善氣喘症狀。它的不同在於,主要倡導呼吸要少一點,透過減量呼吸訓練,可改善現代醫學難以控制的多種慢性病。
Step1:坐在床上,嘴巴輕閉。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釋放你的緊繃,並透過鼻子再次深呼吸。
・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重複多次。
英文 Box breathing 或 Square breathing,也稱 4-4-4 呼吸法。通常用於冥想,是對抗焦慮症狀的強大工具,有助於體內回復正常機能,把絮亂的呼吸模式與節奏調回自然狀態。
Step1:躺在床上或是軀幹打直坐著。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閉上雙眼,透過鼻子慢慢吸氣 4 秒鐘。
Step5:屏住呼吸 4 秒鐘。此時嘴巴不需用力緊閉、鼻孔也不需施力。
Step6:用嘴巴吐氣 4 秒鐘,確保所有氣體從肺部排出。
Step7:屏住呼吸 4 秒鐘。
・視需求重複上述步驟數次,一般來說,重複做到 4 分鐘就能發揮鎮定效果。
Papworth method 起初是英國醫師為了控制過度呼吸而發展出來的,有助緩解憂鬱與焦慮症。主要是鼓勵用腹部和橫膈膜,而不是用胸腔來呼吸,使呼吸能更溫和放鬆、更自然,有效控制呼吸節奏,同時穩定情緒,也能減少打哈欠和嘆氣。
Step1:軀幹打直坐著。
Step2:同時用口鼻呼吸,有條不紊地專注於每次吸氣數到 4。
Step3:全程專注於腹腔的起伏,聆聽自己的呼吸聲音
資料來源/GREATIST、台灣睡眠醫學會、世鴻健康、BBC英倫網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