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運動完或是爬完山後膝蓋前側莫名的疼痛,不論怎麼放鬆都沒辦法緩解?根據研究顯示,有多膝蓋痛的部位,前側痛佔了下肢傷害的10~20%,而患有髕骨股骨疼痛症群的人佔有一定的比例。根據專家表示,可能是你的臀部肌群尚未啟動,若將臀肌啟動,是可以被改善的。
瞭解髕骨股骨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的原因之前,我們先簡單認識膝蓋產生動作時,骨頭之間如何移動。大腿靠近膝蓋骨頭兩側較凸,中間就像是一條溝,膝蓋活動過程中,髕骨會在這條溝中滑動、移動。而產生「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的原因有二類型。第一:膝蓋彎曲時,滑動軌跡出了問題,第二:髕骨滑動的溝歪掉了,這兩種情況都會讓髕骨、股骨和其他的組織有更多摩擦,最後產生緊繃、疼痛等症狀。髕骨股骨症候群的症狀程度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輕微緊繃、偶爾會刺痛,摸不到特定的疼痛點。
第二期:緊繃、痠軟的感覺增加,不能蹲太久,運動後需休息2-3天才能恢復。
第三期:生活功能受到影響,上、下樓梯會疼痛,運動會痛。
有許多運動科學家都證實了一項研究,就是如果人體的臀中肌與臀小肌的肌力不足,對於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影響甚至比股四頭肌的影響來說更嚴重,因為臀中肌與臀小肌的功能就是穩定髖關節,並且使髖關節執行除了內收以外的所有方向的運動,當穩定髖關節的肌肉變薄弱時,多餘的力就需要膝關節和股骨外側的肌群來承擔,所以當人體的臀中肌以及臀小肌的肌力不足時去運動,就會自然增加膝蓋關節的壓力問題,因此,有些人明明已經有在鍛鍊肌肉來延緩或是避免肌肉的受傷,可是在膝蓋的部份還是會有酸痛感,這時的酸痛,就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因為臀肌失憶所導致。
臀部的主要肌肉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如果這些肌群足夠有力,他不僅能幫助你在做爆發性訓練的時候強而有力,還能減輕腰痠背痛,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像站立、爬樓梯等動作能更自如。如要避免臀肌的失憶的發生,在平常生活中,多提高站起來走動的機會,不要一直長坐在椅子上且適度的活動一下臀部肌肉,之後在運動時也可以增加對於臀部肌肉的運動或是訓練去恢復臀肌的功能。
由以上這些說明讓我們知道,臀部肌群對於我們人體有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可以協助並減輕膝蓋的壓力,讓你除了在運動上能有更好的表現外,還可以避免中老年時所產生的痠痛。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上班族在面對忙碌的壓力來臨時,總會有精神欠佳、注意力無法集中、眼花撩亂的狀況,還有些人得經常性的熬夜趕報告,這樣不僅傷神還傷「肝」。然而有不少人就會想靠著能量飲料來醒腦、提神,同時市面上有一大堆能量飲料廣告不僅宣傳的很好,也讓消費者印象深刻!但是,這些號稱能提振精神、迅速恢復體力的飲料嗎?根據這些提神飲料有專家從中研究出,如果過度補充,不僅不能保肝反而讓你大爆肝!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資料顯示,能量飲料最常見的成分包括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B群和電解質,每一項主要成分都有它的功能,但也同時存在著副作用,同時能量飲料中的成分過量會傷血管更可能讓你爆肝。以下為這些成分會造成報肝、傷血管的原因:
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類化合物,它能穿越血腦障壁(BBB)與神經元上的腺苷受體結合,抑制腺苷受體的活性,避免讓中樞神經元的活動減緩,於是中樞神經持續活動,使人體呈現興奮的狀態,消除睡意,還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加食慾。 不過,咖啡因也會刺激心肌收縮,使得心跳加快。食藥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原則,並指出如果一天咖啡因攝取量超過500毫克時,容易出現煩燥不安、焦慮、易怒、 心悸、噁心感及尿液變多等咖啡因輕度中毒現象。
維生素B群含有維生素B1,B6,B12,菸鹼酸、肌醇等,它們可以提高代謝,加強體內循環,快速將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等營養素轉換成能量,讓人不會因為缺乏能量而感到疲勞,協助心臟與腦部運作,產生能量。不過,攝取B群過量,也可能會出現頭痛、暈眩、噁心、失眠甚至出現神經病變,再加上維生素B群是肝臟代謝一個很重要的輔酶,如果一直要肝臟不斷做工,卻沒讓肝臟休息,長期下來很容易造成爆肝的情況發生。
電解質可以補充因為大量流汗所失去的鹽分,維持血液中的電解質,讓肌肉正常運作,防止抽筋的現象。 但是,沒有運動或是運動量輕的人是不必補充的,當過多的電解質進入身體後,會需要更多的水分來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飲用過量可能會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而且腎臟必需花更多的功夫來排出這些電解質,增加工作負擔,進而損害腎臟。
牛磺酸是維持腦部運作的重要物質,但卻是人體非必需的胺基酸,肝臟可自行製造而成,它能降低體內含氮廢物的濃度(例如尿酸),提高氧氣的利用率,改善昏昏欲睡的情況,當身體感到疲倦、頭暈、記憶力下降時、補充牛磺酸可以有所改善。不過,短期服用大量牛磺酸可能會造成舒張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
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中風協會曾經進行一項有關含咖啡因能量飲料的研究,結果顯示飲用能量飲料者有可能會導致心臟異常跳動,由此產生的心律不整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該研究顯示,在飲用能量飲料的受試者中,收縮壓和舒張壓顯著增加4到5毫米汞柱,說明能量飲料可能會損害人體的血管功能。根據《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曾經報導一項研究,指出飲用過多的能量飲料可能會導致肝臟損傷,還有對心臟造成傷害,如果每天喝超過兩杯能量飲料就可能會危及心臟。
此外,除了上述能量飲料所含成分所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千萬別輕忽了其中潛在糖份的威脅。攝取過都的糖分不僅會發胖,還會導致許多病情。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NEWSCIENTIST
責任編輯/妞妞
根據研究統計,高達67%的媽媽會在產後出現下背疼痛問題。也就是說,3個產後媽媽中就有2個有下背痛困擾;究其原因,原來產後媽媽的體態不良,就是導致下背痛的最主要因子。所以,調整媽媽們的不良體態,是拯救下背痛的不二法門,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產後媽媽的身體從頭到腳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什麼樣的運動能從頭到腳一併糾正疼痛狀況?
● 頭部前引(拮抗胸椎、肩頸代償呼吸)
● 後凸的胸椎(因乳房擴大、抵抗骨盆前傾)
● 骨盆前傾倒(孕期身體留下的記憶)
● 過度伸直的膝蓋、脛骨內轉
● 背屈不足的腳踝、足弓塌陷、拇趾外翻
除了骨盆前倒、胸椎後凹之外,產後媽媽們的膝蓋以及腳踝也受到限制,因此有些媽媽會抱怨膝蓋和足部外側疼痛的狀況。接下來教導的運動,將會從腳到頭一併糾正與訓練。
首先,我們會從體態調整開始,體態調整分成3個簡單易懂的步驟:
1 按摩伸展緊張。
2 重新塑造身體的記憶。
3 強化體態肌力訓練。
產後媽媽從腳跟、膝蓋、骨盆、胸椎、頸椎、身體這5個部分,都需要依照以上3個步驟進行溫柔有秩序地調整。從足部開始,產後常見錯誤的足部型態包括:腳踝緊張、背屈活動度不足、足弓塌陷、拇指外翻。聽起來好像挺悲慘,但是記得「身體就像是一張畫布」,這張畫布可以加上新的色彩,也可以將不想要的記憶進行修改。
建議開始執行本節運動的朋友,一定要看過足部放鬆技巧中提到的三個足部放鬆點,先幫你的腳丫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才可以開始矯正。而當足部能做出理想的動作,就可以讓下背痛遠離你!
足部有幾塊按摩起來CP質非常高的小肌肉,分別是:脛骨後肌、脛骨前肌、腓骨長肌。每塊肌肉都各自在足部扮演穩定的重要腳色,但現在是讓它們下班的時候了。我們將足部擺在放鬆的位置,利用小工具按摩球,幫助這些小肌肉放鬆。
按摩腓骨長肌與脛骨後肌
1 採坐姿或趴姿,將毛巾墊高在按摩處下方。藉著小球固定脛骨外側(腓骨長肌),或是按摩內側(脛骨後肌)。
2 使用小球按壓,並且來回滾刷痠痛處,可以搭配腳背擺動,輔助肌肉延長。
按摩脛骨前肌
1 採跪姿,將毛巾墊高在小腿下方。藉著小球固定脛骨前肌,並且跪著的膝蓋往天花板方向延伸。維持這個伸展的感覺,停留在有些微緊張感的位置,時間維持2到3個呼吸。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