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這7類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醫師指出可透過這4件事來預防
1
睡眠不足
這7類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醫師指出可透過這4件事來預防
2
人們早就發現天氣與疼痛有關
3
男性警訊!劇烈運動可能會阻礙你的性生活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這7類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醫師指出可透過這4件事來預防

2024-03-06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生活

你昨晚有好好睡覺嗎?「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睡眠過程重覆發生上呼吸阻塞,使呼吸間歇或中斷,並於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後,突然短暫塞住或倒吸一口氣,導致睡眠時出現明顯的打呼,嚴重甚至會造成呼吸道完全堵塞而窒息,更會影響睡眠品質。

睡眠不足
這7類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血管醫師指出可透過這4件事來預防

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及被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要小心該疾病上身。

此疾病好發在男性、中老年、肥胖、酗酒、心血管疾病、下顎短小及服用安眠鎮定劑之病人,且常伴隨有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被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

大約25%的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障礙,睡眠呼吸障礙會造成白天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研究表明,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

睡眠呼吸中止症病因

簡韶甫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混和型3種,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起因於心臟衰竭;阻塞性則因睡眠過程中,控制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降低,導致喉嚨變窄而影響呼吸。

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嚴重失衡時會刺激腦部喚醒病人使呼吸次數增加,以改善氧氣及二氧化碳失衡的狀況,許多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睡眠呼吸異常,睡眠中斷頻率增加導致疲勞和嗜睡。

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 簡韶甫指出,臨床診斷可參考呼吸中止指數亦即每小時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根據吸中止指數分為正常、輕度、中度與重度:

正常:每小時小於5次

輕度:每小時5~15次

中度:每小時15~30次

重度:每小時30次以上

他補充,進一步可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以診斷是否確實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標準的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患者需要在睡眠實驗室中睡一個晚上,至少記錄6小時睡眠期間的生理訊號。

其中記錄腦電圖、肌電圖及眼電圖以區辨病患睡眠期別,並同時記錄打鼾聲音、心跳速率、呼吸氣流、胸腹起伏、血氧濃度、身體姿勢、腿部肌電圖等訊號偵測睡眠中發生的呼吸、肢體抽動或其他障礙。另外可以使用家用監測設備來監測呼吸、血氧飽和度和心跳速。

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與保健

簡韶甫表示,治療的目標是在睡眠期間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減低危險因子,有效的治療日常保健將消除睡眠障礙及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持續性正壓呼吸器:使用正壓呼吸器產生的氣壓以維持睡眠過程中呼吸道通暢。經過學習後,可以在家使用。

佩戴適當的面罩:面罩非常重要,以免因舒適度不佳而減少治療的意願與效果。

避免飲酒和鎮靜劑:酒精和鎮靜劑會加劇嗜睡,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同樣,服用抗焦慮藥或鎮靜劑入睡的人應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談談這些藥物對睡眠呼吸暫停的影響。

減重:對肥胖或超重的人非常有幫助,通過飲食變化,運動或手術治療來達成減重的目的。

他補充,針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手術是另一種選擇,手術也可以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結合使用。包含重塑上呼吸道的結構、懸壅垂軟顎咽成型術、上顎及下顎前移術等等.不過需要與醫師討論治療目標,預期結果和潛在併發症。

延伸閱讀:

一坐下就累到睡?恐「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醫教你「3症狀」判斷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晚上睡不好「睡眠呼吸中止症」車禍率增2倍!醫警告:7類人易中標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人們早就發現天氣與疼痛有關

2018-01-08
知識庫書摘保健

人類其實老早之前就發現天氣變化會影響身體健康,古希臘就有天氣痛的相關紀錄,日本不少文獻中也提到天氣與健康有關的例子。在西醫體系裡,我們也很清楚濕氣重的日子會使風濕惡化。另外,下雨天會有更多人氣喘發作,或者突然心肌梗塞,這都已經是常識。耳鼻喉科醫師在雨天也會收到更多頭暈的病患。
 
歐洲國家的報紙除了氣象預報還會附上「氣象健康預報」,比方說接下來天氣會有什麼變化,有某種疾病或慢性疼痛的人要多小心,民眾看報就能事先提防天氣痛。

人們早就發現天氣與疼痛有關

有宿疾的人看了「氣象健康預報」,就知道「今天如果身體不舒服,是因為天氣的暫時性影響,天氣好轉之後就會恢復健康」,那麼心情也會比較舒坦。心情舒坦,對天氣痛的症狀自然就比較沒有壓力。
 
不過歐洲報紙的「氣象健康預報」,只是根據統計資料判斷「某種天氣對某種疾病有影響」,並沒有真正剖析天氣痛的機制。
 
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許多動物也會配合天氣採取不同行動,比方說螞蟻會在下雨之前趕回蟻窩,堵住蟻窩入口避免雨水灌入。一旦下雨,雨水會沖走螞蟻,甚至把整窩螞蟻都淹死,因此螞蟻演化出察覺下雨的能力,可以及時採取防禦措施。
 
鳥獸等動物也會在下雨之前回巢,靜待雨停。動物們並不想淋雨,又不像人類可以撐傘搭車,卻有自己獨特的躲雨方法,由此可知動物有察覺下雨的能力。
 
很多人不一定罹患天氣痛,但好天氣自然神清氣爽,反之下雨則心情鬱悶。這就是人體某處感受到了天氣變化,進而影響精神狀態。有些罹患天氣痛,神經又特別敏感的人,就能準確察覺天氣變化。

我認為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備的一種「生存機制」,或許人類也是自古以來不斷用心感受天氣變化,久而久之將這種習慣融入DNA之中,這絕非無稽之談。
 
「天氣痛」是我個人創造的詞,醫學上有個定義更廣泛的名詞叫做「氣象病」,包括所有受到季節雨氣候影響的疾病,例如春天回暖就會發作的花粉症,或者夏天容易感冒等等。人們早就知道氣象與天氣會影響身體,但卻對其中機制一無所知,所以我才會長年研究天氣痛的生理機制。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 佐藤純 著作《不再無名痛!!五分鐘搞定你從不知道的「天氣痛」》一書。醫師,醫學博士,愛知醫科大學醫學院教授,學術疼痛中心醫師。Pascal Universe有限公司董事長。一九八三年畢業於東海大學醫學院,同年進入名古屋大學研究所研究疼痛生理學與環境生理學。一九八七年前往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留學,研究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系統的關聯。一九九一年至二○一六年四月於名古屋大學任教。二○○五年起於愛知醫科大學學術疼痛中心,成立全日本唯一的天氣痛門診,為氣壓醫學第一把交椅。另著有《治好天氣痛,就沒有頭痛、頭暈與壓力》。

你經常莫名疼痛,檢查半天都找不出原因
你的身體比氣象預報還準,變天前就這裡痛那裡也痛
日本天氣痛名醫解開惱人的疼痛成因及應對方法
3招穴道輕按摩╳4種簡易伸展運動,每天10分鐘重啟身體防痛機制!

•更多臉譜出版《不再無名痛!!五分鐘搞定你從不知道的「天氣痛」》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男性警訊!劇烈運動可能會阻礙你的性生活

2017-02-27
保健話題新知觀念

一般人都相信適度運動有助提升我們的性能力,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身體中睾酮素的生成。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若是運動鍛鍊得過度劇烈,反而會阻礙男性的性生活!這是否意味,將身體操勞到一個「臨界點」之後,因為身體太累,會讓男性對性反而提不起勁?

本月出版在《運動與鍛鍊中的醫學與科學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 的研究者們,就性生活的問題詢問了1,100位美國經常做運動鍛鍊的男性,其中大部分是有在長年從事跑步、騎車和玩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的愛好者,也有不少是經驗豐富的運動員。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定期從事高強度的運動訓練與更長時間的耐力訓練的男性,性慾降低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根據以前的男性性行為心理學研究設計了一份問卷,詢問他們想到和進行性行為的頻率。科學家們還設計了另一份單獨的問卷,詳細詢問受訪者的運動習慣,包括這些男性每週鍛鍊的頻率和強度,最後一組問題則是關於受訪者的總體健康狀況和病史。

科學家們還根據鍛鍊的時間和強度對這些男性進行分組。根據時間分成每週運動時間較短、適度或很長三組;而根據強度則分為每週運動強度較輕、適度或很強三組。研究人員還根據這些受訪者對性生活的回答結果,將他們分為性慾較高、中等或較低三組。最後,他們將這些男性的運動習慣與他們報告的性興趣和性行為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存在清晰的規律。即使在研究人員執行年齡篩選之後(老年人往往表示對性愛的興趣較低,雖然不是低很多),與鍛鍊時間特別長或強度特別高的男性相比,運動時間適中或強度較低的男性,報告中度或高度性慾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帶領這項研究的北卡羅萊納大學運動生理和營養學教授安東尼·哈克尼 (Anthony Hackney) 表示,根據這項研究,顯示劇烈運動基本上與較低的性慾相關。

當然,它目前仍算是取樣人數較少的一部分男性所自願完成的一項涉及個人隱私的調查。研究人員無法確定他們的回答是否誠實,以及能否代表其他男性。這種研究也不能告訴我們,過度運動是否的確會降低性慾,只是表明兩者確有關聯。

此前,還有一些小型研究表明,漫長艱苦的訓練可能會立即且長期降低男性血液中的睾酮素水平。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太陽報

長期從事劇烈運動可能有礙男性性生活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