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徒手訓練
  • 跑5K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1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2
美國研究:靜坐可以改善內分泌失調、增加免疫細胞
3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1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2
美國研究:靜坐可以改善內分泌失調、增加免疫細胞
3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1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2
美國研究:靜坐可以改善內分泌失調、增加免疫細胞
3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2020-03-12
知識庫 保健 下半身肌群 運動傷害 觀念

根據統計,在足踝的運動傷害中高達80%是外踝韌帶受傷。然而腳踝扭傷依受傷程度分為三級,若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但外觀並無明顯改變,屬於輕度;韌帶大部分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則為中度;韌帶完全斷裂,關節無支撐力,造成不穩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狀況,則是重度腳踝扭傷。

運動時腳踝扭傷不管?正去5步驟讓你好的快! ©psmgroup.com.au

腳踝扭傷者應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

根據專業醫師表示,腳踝扭傷者,應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之後儘快就醫,做詳細診察治療。而「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指的是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 packing)冰敷、C(Compression)壓迫和E(Elevation)患肢抬高。若不慎腳踝扭傷,掌握上述處理原則,然後至少兩個月減少受傷部位使用,輔以物理復健治療,七成以上的患者,其韌帶多會自行癒合;若休息後仍無法復原且踝關節仍不穩定者,則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youtube.com

「PRICE」的正確步驟

如何治療剛發生腳踝扭傷時,立即處理的正確與否,與後來痊癒速度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腫脹的程度,切忌在剛受傷48小時內去搓揉受傷處,找推拿師父推拿更是不可,因為會越揉越腫。腳踝受傷其注意事項如下:處理原則記住五字口訣即可,簡稱「PRICE」。

Protect(保護):保護預防再受傷(使用副木、彈性繃帶或醫療用膠帶來固定患部,避免進一步傷害)。

Rest(休息):休息避免再使用(可使用柺杖來輔助行走使受傷組織得到適當休息。)

Ice(冰敷):每隔兩小時針對患處作10-15分鐘的冰敷,一天4到5次。

Compression(加壓):使用醫療用彈性繃帶從腳掌包紮到小腿中段壓迫避免繼續腫脹。

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傷後前48小時應抬高患處以利消腫 在做完立即的處置後,就應馬上到骨科的門診求診,這時候醫師會判斷是否要照X光。醫師會為您打上彈性繃帶加以壓迫固定,而您的責任就是回家好好休息,把腳抬高,用冰袋冰敷。冰敷每天四次,每次十五分鐘。

如何預防腳踝受傷?

平時可以多多伸展腳踝,或是透過肌力訓練來鍛鍊下半身,當下半身肌肉量足夠食,可以減輕腳踝的負擔。但如果腳踝扭傷後,可利用踝關節外旋運動加強肌力,平時也能用來預防受傷。像是可以坐在椅子上,彈力帶一端綁在門檔或其他與腳踝同高的穩固物體上,另一端套在腳掌外側腳掌往外側拉,記得動作指局限下腿部,膝蓋保持伸直。此外,也可以透過牆壁來伸展我們的腳踝,腳掌達到最大可動範圍時,緩慢回到原來位置,再重複上述步驟。

©osteo-fitness-collective.com

資料來源/《跑步的科學》、常春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研究:靜坐可以改善內分泌失調、增加免疫細胞

2020-03-19
觀念保健瑜伽知識庫免疫力COVID-19

健康的身體,不只來自健康的器官,也來自健康的內分泌。當內分泌失調時,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此時身體的自律神經就會失去正常的運作,而造成出現各種症狀卻找不到原因。而內分泌之所以會失調,其實跟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情緒擾動很有關係。

美國研究:靜坐可以改善內分泌失調、增加免疫細胞

在西元1960時,美國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就為「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奠定了基礎,他發現,心理學太過關心精神疾病、異常心理、創傷、痛苦,但卻很少去談論「幸福」。在認知到人類是怎麼樣變得無助之後,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界應該提供的是積極、振奮、鼓舞人心的工作,讓這些人可以從無助跟悲傷的情況脫離,藉此獲得健康、幸福的生活。

冥想靜坐可以增加免疫力

西元2016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員大衛(David S. Black)跟喬治(George M. Slavich)研究發現,在每天練習冥想之後,身體有幾個地方都發生了變化。像是身體發炎蛋白減少、干擾身體免疫力的基因表現量降低、免疫細胞數量增加、減緩免疫細胞的老化、抗體反應增強等。正念調解對於免疫系統動力學可能是有益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影響,但這些發現表明,正念、冥想可能對發炎、免疫、衰老產生影響,但這些結果是初步的。

靜坐的3大秘訣

1.呼吸:呼吸是生命的根本,而透過平穩的呼吸,可以刺激我們的副交感神經,讓人比較放鬆,情緒穩定。主要可以透過3種呼吸練習來幫助情緒調節。 數數呼吸:在呼吸的時候數數,規定自己吸氣吸5秒、吐氣吐7秒,讓自己的呼吸慢下來,並專注在呼吸上。

2.察覺情緒,但不要被情緒影響:其實很多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是因為「太壓抑了」,沒辦法真正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察覺到「那不過是一時的」,一直不願處理,到最後心理就變成失去平衡的天平。

3.忘記情緒與所有事情:設置一個5分鐘響鈴的鬧鐘,要求自己在5分鐘之內完全不能看手機,也不要去想其他事,不用抬頭挺胸,但也不要彎腰駝背,完全放鬆。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NCBI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 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2018-12-18
運動恢復運動傷害保健知識庫觀念伸展

運動前後的肌筋膜放鬆在近幾年來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其中又以按摩滾筒(Foam Roller)這個器材最常被大家使用,尤其是對於平常比較不易自我伸展的部位來做放鬆,這樣自我放鬆的過程也稱為自我筋膜放鬆(SMR,Self-myofascial release),SMR主要是靠自己身體的重量或是別人的輔助壓力,針對結節做定點的深層刺激,進而達到放鬆肌筋膜、改善軟組織延展性與增加肌肉柔軟度的效果,但除此之外,按摩滾筒(Foam Roller)對我們的身體又能帶來哪4種好處呢?

你運動前後不做肌筋膜放鬆,身體就會錯失這4種好處! ©Runner's World Australia

 好處  1 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
按摩滾筒用於肌筋膜放鬆,已經被許多的物理治療師所推崇,主要是針對運動員或是一般人增加關節的運動範圍(ROM)與緩解筋膜的壓力點。由於我們人體的筋膜是圍繞著肌肉、神經、血管與結締組織,在長時間的肌肉緊繃或受傷等等,都會造成關節與肌肉的靈活性、耐力、力量與協調能力受到限制,導致身體出現大量的疼痛;只要能透過按摩器材的放鬆就能讓關節的活動範圍回到基本。

關節活動範圍對於訓練成效有顯著的影響。

 好處  2 血液流通更加順暢
血液主要在身體內的流通功能就是要攜帶氧氣,因此,擁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極為重要,除此之外,體內血液循環如不好就可能導致,例如四肢麻痺、頭腦思緒不清楚與免疫力降低的症狀,所以,我們要透過筋膜按摩適度的放鬆肌肉,讓血液流通性更好。

 好處  3 減輕訓練後的壓力
一般而言,嚴格的訓練之後都會造成生理與心裡的壓力,生理壓力就如同上面兩點所說的放鬆肌肉與肌筋膜,而心理壓力就能放鬆由運動所造成的皮質醇(Cortisol)濃度,在一項自身肌筋膜釋放對於減輕身體壓力的影響研究指出,使用按摩滾筒來放鬆肌肉比沒有放鬆的人來說,血液內的皮質醇濃度大幅的降低許多,對於增加新陳代謝與提高燃脂效率有著極大的作用。

降低皮質醇的濃度,能讓新陳代謝與燃脂效率提升。

 好處  4 減少延遲性酸痛
無論你是每天運動狂熱份子或是週末戰士,你一定都多多少少經歷過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這個症狀簡單來說,就是肌肉的訓練量突然超過肌肉原來的適應性,造成肌纖維的破壞,也有一說是因為肌肉膨脹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讓肌肉在24~28小時內會感到不舒服。然而,在經過一些研究發現,使用按摩滾筒能大大的減輕DOMS的症狀;同時能有效率且顯著的改善關節的運動範圍(ROM),因此,運動後一定要記得做上一組肌筋膜放鬆操。(全身10組肌筋膜放鬆動作點這裡)

資料來源/mensjournal、nasm、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徒手訓練
  • 跑5K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