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馬破三(Sub 3)對於一般跑者是一項艱鉅挑戰(目前台灣男子馬拉松歷代百傑至少2小時36分01秒)。那你想像過,連續60年破三該怎麼辦到嗎?美國有數名六十歲上下的神級跑者,自1970年來,連續50個年頭馬拉松跑在3小時內,直到現在雖然都頭髮斑白,他們仍保持足夠的健康和速度迎接第60年的Sub 3,甚至今年1月份真的有人已達成。看看他們是怎麼保持健康、快速、無傷地繼續跑下去!
這些神級跑者大多生於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也就是60歲上下,並且從1978-1979年以來持續參加馬拉松比賽。針對這些神人,法國耐力生理學家Romuald Lepers對他們的數據做了分析:他們創下個人最佳成績的平均年齡在28.6歲(最快達2:23:19),在人生接下來的26年間,他們完成了第五十年的Sub 3,而從最佳成績的年歲到第五十年,他們每十年平均降速6.5%。
6.5%是個令人驚訝的數字,這意味著他們26年來的馬拉松成績只退步30分鐘;相對於未經訓練者的身體表現,每十年下降約10%,加上肥胖相關疾病盛行、達到建議身體活動量的成年人較少,通常身體表現下降趨勢會越來越糟。
那麼,神級跑者們是怎麼辦到五六十年如一日呢?
高齡運動員中的成員中,不乏全方位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例如現年60歲的Lagoy喜歡越野滑雪、健行、划獨木舟,當春天來臨,再開始增加跑步訓練的比例。
61歲的Steve Smythe已參加過38次倫敦馬拉松,但他從不像其他跑者一年內跑兩次或以上馬拉松賽,他解釋:「這樣一來,只需要建立一次馬拉松的週期訓練,其餘時間能將更多精力放在速度上,保持5K跑在20分鐘內。如果你無法做到這點,那麼很難達到全馬破三。」
「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遠」,這是團跑的真諦,而這些神級跑者,也會參加常規的團體訓練。例如Antonio Arreola在過去18年,都在同一個跑團中接受訓練,跑團核心成員年齡約44-60歲不等,他們每週二進行速度訓練、每周六則做節奏跑,而Arreola認為團體訓練確實有幫助到他的跑步。
「無傷完賽」可說是每一位跑者參賽時的最大警惕,而這也是61歲Jim Garcia的保守哲學。Garcia有明顯的長短腳,跟腱炎則是他長久的困擾,他曾因為跟腱炎發作,在2009年近一年時間無法跑步,更在2016-2017年間損失了一年多,然而,他現在仍在馬場活躍著。Garcia學會如何選適合自己的鞋子,不只是運動鞋,也包括拖鞋;此外,每當他感覺某部位出了什麼錯,就會馬上停止跑步,讓身體休息直到好轉,並在開始復跑時強度降得很低。
幾十年來,65歲的Reno Stirrat已成為預防自己身體傷害的大師。整腹推拿、物理治療、中醫針灸,沒有一項他沒接觸過,而當沒有別人幫忙時,他就會為自己執行各種舒緩。「必須時刻掌握自己的受傷狀態,我做重量訓練、伸展、增強式訓練、飛輪,嘗試鍛鍊所有能穩定我跑步的肌肉,這些小細節通常會讓我們有長足進步。」
神級跑者們目前週跑量在40-70英里(64-112公里)之間,然而倫敦馬Smythe將長跑日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嘗試保持穩定配速;另一名Murray週跑量80K,但也把30K長跑改為2小時,大約是25K的長跑。
10年前,婦產科醫師跑者Greg Skopec週跑量高達96-120公里,沒有進行交叉訓練;如今,他的自行車訓練佔總體訓練的一半,在他沒練跑的日子,還要進行1小時至90分鐘的交叉訓練。現年58歲的Skopec表示:「保持身體健康和避免受傷相當重要,所以我減慢了訓練速度,並在強度高的訓練之間加強恢復。」
保持幾十年強壯而健康地跑步,必然需要一些努力和堅持,我們無法靠著走捷徑做到這點,必須保持堅韌的精神、堅持高標準。172公分75公斤的Arreola,身形比其他跑者都要厚重,但他並不認為是個問題,反而只專注於自己每天能實現的目標,把跑步當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分天氣、不分出差與否或任何外力,沒有任何藉口地跑著。「我將我48年來的良好表現歸功於穩定性。」
另一名59歲的Schmidt指出他成功的關鍵:絕不放棄。「我從不記得我放棄過任何一場比賽。除此之外,永遠要保有夢想,所有跑者都必須相信,總有一天,無論如何都會完成那場難以預料的完美比賽。」
Gary Allen住在一座小島上的港口附近,這座島的主要幹道只有3.2公里長,這似乎會限制了訓練的可能。然而62歲的Allen表示:「我堅信保持跑步樂趣,你不能讓它當成瑣事,否則將找不到想出去玩的理由。而我不相信結構緊密的訓練計劃,我的哲學是『不要想,只管跑』,你不用成為各種交叉訓練的專家,只要跑就對了。」
資料來源/PODIUMRUNNER
責任編輯/Dama
2020 東京奧運雖受疫情影響而延後舉辦,但仍抵擋不了世界各地運動員爭取桂冠的決心。美國第二大運動鞋品牌 SKECHERS 將經典的輕量運動跑鞋 GORUN FAST 系列換新裝上陣,推出 SKECHERS GORUN FAST「榮耀東奧限定版」,並一口氣推出台灣、美國、巴西、德國 4 款,在配色、鞋後跟和鞋舌等細節都匠心獨具融入各國標誌。
SKECHERS「榮耀東奧限定版」採用 GORUN FAST 原型鞋,除了時尚簡約的外型,輕量化、回彈力極佳的 5 GEN™ 中底擁有一流的避震力。它具備足弓推進器 MID-FOOT STRIKE,使跑者自然地使用中足落地,降低跑步時地面對於膝蓋帶來的衝擊力,幫助促進每個步伐更具效率。
此外,它更採用 AIR COOLED GOGA MAT™ 加強透氣瑜珈鞋墊,提供絕佳的回彈力和舒適性,是適合輕量運動者及初跑者的入門鞋款,也是一雙可以跑路、也可以穿上街頭的時尚跑鞋。
SKECHERS GORUN FAST「榮耀東奧限定版」擁有許多細節:除了大膽運用各國國旗配色外,在鞋後跟處置有各國英文名稱的織帶,鞋舌處繡上的數字,分別代表各國首都的經緯度:台灣—台北、美國—華盛頓特區、巴西—巴西利亞,以及德國—柏林。標誌著運動場上世界各地運動員雖然身陷疫情,但仍會將大家帶往榮耀的殿堂。
資料來源/SKECHERS
責任編輯/Dama
熱愛跑馬拉松的你是不是曾有過以下經驗﹕當你興高采烈地穿上花大筆錢買來的新跑鞋試跑,還沒跑完,心情就從天堂自由落體到地獄,心想「買這雙鞋根本是來折騰我!」接著掉入後悔的深淵。另一種情況是,拿出一雙塵封已久,但曾陪你征戰幾次馬拉松賽事的跑鞋,你很期待它能再次幫你跑出好成績,結果一試卻發現「回不去了」。你也許會被新跑鞋弄痛,也因此而恐慌,但事實將證明,這是適應一雙運動鞋應有的過渡期。
即便每位跑者都有他鍾愛的鞋款,但隨著時間和里程數的推移,跟愛鞋說掰掰並換雙新跑鞋是必要之惡。任職於美國紐約、擁有超過15年教練經驗的跑步教練John Honerkamp分析,換新鞋的時機取決於在哪種路面跑、以及腳著地時的力度。過去建議跑300英里(約482.8公里)後更換跑鞋;現在,跑鞋材質變得更先進而耐用,也能承受更多的磨耗。
跑者世界鞋業的實驗室主任Martyn Shorten表示,一般來說,適應一雙新跑鞋需要的里程數約5-10英里(8-16公里),此後它們至少可以保持400-500英里(644-805公里),而部份品牌的特定鞋款可能維持更長。
如果你換了雙與舊鞋一模一樣款式的新鞋,依照目前的跑鞋科技,你不需要花費時間來適應它們,雖然新鞋可能比舊鞋穿起來較僵硬,但你的腳能夠很快習慣這款鞋的獨有規格。
然而大多數人都喜歡嘗試新鮮貨,買入的新鞋跟舊鞋往往不同品牌、不同款式。Shorten強調「嘗試新鮮貨不僅是在適應鞋子,更是適應你的全身」,適應一雙鞋的關鍵在於避免突然的變化,因此,不建議馬上丟掉舊鞋然後完全用新鞋跑步,應該花幾周時間交錯穿新舊鞋,慢慢完成轉換。
等鞋子已經破了、壞了才去買新鞋,恐怕來不及了!Honerkamp建議,只要有鞋底磨損、腳趾刺穿鞋面,小腿或膝蓋感覺到更疼痛等任何跡象,就該買雙新鞋,此後4-6週轉換穿新舊鞋,之後才以新鞋為主力。
Honerkamp指出,交替跑鞋不只能拉長舊鞋的壽命,也讓腳更有時間適應新鞋。另一方面,根據斯堪地那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暫譯,原名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刊載的一項研究顯示,交替兩雙不同跑鞋的跑者,受傷風險比穿同一雙鞋的跑者低39%。
Nike跑步教練Knox Robinson建議,適應新鞋應從3-5英里(4.8-8公里)輕鬆跑開始,給自己時間去了解汗水、雙腿和鞋子之間的關聯是怎麼回事,當你的雙腳調整,就能慢慢增加里程數,直到感覺一切都對了。
無論選擇哪種跑鞋,你的身體都會慢慢適應,只需要聰明地渡過適應期,就能穿著你的新鞋迎向下一場新挑戰!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