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進身體心血管健康就必需要大量的中高強度運動嗎?根據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用輕強度的運動訓練代替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可能比以往用中高強度的訓練要來的有益身心健康。
在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雜誌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每天利用家務、散步、站立或類似的低強度活動,代替半個小時坐著不活動的生活習慣,將如何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能降低24%。這樣新的研究報告令人感受到驚訝,特別是那些從以前就認為必需要進行中等強度或劇烈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加健康的人有了更不同的觀念。另外,這項研究報告是採用運動追蹤工具來客觀的評估運動訓練的水準,而不是採用受測者自行的研究報告,因此,更具有意義性。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卡羅琳醫學院神經生物學MariaHagströmer博士說,我們用運動追蹤器來進行數據的收集,這絕對比向受測者詢問最近活動的強度與不運動的時間要來的準確,因為,沒有人可以很清楚的記住一天裡面你做了多少事情或坐了多久的時間。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依據2018年所頒布的身體活動指南指出,為了能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成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是75-150分鐘劇烈的有氧運動,另外,還需要每週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主要肌群的肌力訓練2次。同時,還特別指出我們應該要致力於避免不運動的人群,並強調參加任何形式的運動或訓練都可以讓成年人的身體獲得一些好處。
然而,這項新的研究報告將會帶給那些,連一點點運動時間都撥不出來的人有一些安慰,有許多的人可能無法每週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但可以每週撥出2.5小時來進行家務工作。研究人員在一項稍早之前的研究中證實長時間久坐不運動的風險,這個研究表明每天坐10小時與每天坐6.5小時相較之下,10小時造成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高出2.5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研究的851位男性和女性在生活行為與變化中的數據,並使用Actigraph活動追蹤器來收集運動訓練的數據,並從從公部門收集有關死亡與死亡原因的數據,隨訪時間平均為14.2年。在這長時間的隨訪過程裡有79名參與研究的人死亡,死亡的原因為心血管疾病24名、癌症27名以及其它原因的有28名。
當針對這些人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的數據結果時,研究人員發現採用輕強度運動與心血管疾病所導致死亡風險都明顯的降低24%,另外別種原因造成死亡的風險也都降低11%;而每天僅用10分鐘進行中度或劇烈運動,來替代久坐時間的人,就可以讓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38%;每天增加運動到30分鐘的話則可降低77%,但癌症的死亡率在統計學上並沒有發現有顯著的降低。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health.gov
責任編輯/David
不管看哪一類醫生,他們都會告知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壓力太大跟想太多,以為只是醫師安慰你的一句話,其實這樣的說法在臨床上也是有根據。根據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發現樂觀不僅讓人生活比較快樂外,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和心血管及疾病,甚至引起的嚴重併發正也會降低。
不少研究都指出,情緒和癌症息息相關,心情的好與壞確實影響著你的身心健康。此研究有來自世界各國,包含不同人種,將近有23萬名參加者,這群人被追蹤了平均14年。研究人員利用了心理量表,來測量及評估參加者的「樂觀程度」和「整體健康」。
發現在測試中較為樂觀的人,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的死亡率也下降14%。研究人員也表示,比起悲觀的人,樂觀者因為心臟病,引起比較嚴重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5%且不論各年齡,從青少年到年紀90多歲的結果都一樣。此研究成員是紐約市西奈山聖盧克醫院心臟病學教授Alan Rozanski博士,他們認為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有正面思考的人會保持運動和健康飲食,加上少抽菸和喝酒,所以身體更為健康。
研究也推論出,一個人如果對於未來的想法越積極,罹患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就會越小。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研究人員推論因為樂觀的人或許更能面對壓力和焦慮,從而減低對心臟的壓力,並減低引起炎症的機會。研究人員表示,無論年齡多大,樂觀都是一種財富。且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悲觀情緒可能會損害健康,這些關聯也顯示出一些心理風險因素,像是憂鬱症、躁鬱症等。
保持樂觀遠離心臟疾病。其實過去荷蘭的一份研究,也是持相同見解,共有545位年紀介於64到84歲的男性,被長達15年的追蹤,這些人除了接受樂觀程度的測驗,同時也要評估健康狀態。結果發現,樂觀的男性比較不容易死於心臟疾病。較為天性樂觀的女性,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明顯比較低。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在觀察孩子上課、寫作業時,是否發現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呢?其實,是因為身體活動力不足所產生的關係。讓小朋友進行適當的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他們有氧心肺能力,並讓腦部獲取氧的能力變更好,在上課、讀書時,注意力也會比較好,不僅如此,體適能較好的小朋友,健康狀況也比較佳,並且對身心成長都會有更正面的幫助。
下四種體適能遊戲,都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心肺耐力以及提升大腦專注力,讓孩子們不僅每天都充滿活力,在學習上面還可以更有效率。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下肢耐力、注意力以及轉換能力。
步驟1:首先,放置一個小板凳在孩子與自己面前,綠燈代表向上踏步,紅燈代表原地不動。
步驟2:大人開始運用口令一起和小朋友進行,過程中,可以互相拍手或是丟球來增加趣味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放一些娃娃或積木在終點,小朋友必須從起點奔跑到終點,並將物品再帶回起點位置。
步驟2:在奔跑的過程中,如果聽到大人喊:123木頭人,小朋友就必須停下腳步。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準備1到5的數字字卡,並將字卡隨意擺在地面上。
步驟2:過程中,可以將字卡的間距拉大,這樣可以增加遊戲的挑戰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身體的穩定度以及分散注意力。
步驟1:首先,準備ㄧ條彈力帶,繞在小朋友的身體,像是,屁股、大腿、胸口,小朋友雙腳與肩綁同寬。
步驟2:踩穩在地板上,大人在拉的同時可以唱歌或是與孩子對話,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小朋友移動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