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動員Zach Bitter剛在去年一天雙破兩項100英里以上世界紀錄,堪稱超馬界神級人物。疫情下只能待在家的他也沒閒著,5月16日,他以12小時9分鐘15秒,也就是每公里配速4分31秒的時間打破跑步機100英里(160.934公里)世界紀錄,將原紀錄推進超過20分鐘。更強大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一般人都需要許多固態補給解嘴饞,他卻除了最後嗑一盒洋芋片之外,其他全部只喝液體補給,神人簡直是羽化成仙!
2020年跑步機上的爭霸戰打得火熱,光是50公里跑步機世界紀錄,從一月至今就已三度被刷新,而現年33歲的美國運動員Zach Bitter選擇挑戰自己擅長的100英里(160.934公里)。事實上,他在2019年8月底甫以平均配速每公里4分13秒、共11:19:13跑完室內操場100英里,成功打破100英里世界紀錄,更同時繼續以12小時跑104.8英里(168..6公里)打破自己在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因此,這次對他而言是距離相同,但「賽道」不同的挑戰。
Bitter在完跑受訪時告訴外媒Runner’s World,他在挑戰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斷重振精神。「在跑步機上如果停下來就像浪費時間,而我會因此感到焦慮,在跑步機上幾乎必須斷斷續續,即使只是為了切換跑步機(他以同時兩台跑步機做挑戰)。」
為了這次挑戰,Bitter在自家安裝了兩台NordicTrack X22i跑步機,在比賽前他並沒有做太多測試,因為他知道機器會在幾個小時後超時,所以他直接規劃切換兩台,以防萬一發生故障。「我們有大約4星期的計畫時間,有很多可能出錯的地方,但幸運的是沒有重大問題發生。」
不過,挑戰途中仍有意外小插曲,例如房間內放兩台跑步機、兩台攝影機、一台電風扇和一台冷氣,總耗電量爆表,使其中一台跑步機的螢幕突然變黑,雖然仍在運行且能計算距離,但他們不得不多接一條延長線,以減輕房內電器的功率輸出。又一次,跑步機短暫地停止計數,幸好他們有注意到且立刻解決問題。
補給對於馬拉松、超馬選手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Bitter制定了一套類似去年8月跑100英里室內操場的補給策略,但出現了一些問題:去年的室內賽道溫度約華氏15.5℃,是個跑起來相當舒適的溫度;但儘管試了再試,空調、電扇通通出動,Bitter家中的溫度都在21-24℃之間,更讓他驚訝的是,過熱的溫度並不是來自外部環境,而是跑步機本身散發的熱量。
過熱的溫度讓Bitter在挑戰一開始的幾個小時就感到脫水,於是他試著只靠液態的能量飲做補給;接下來幾個小時,跟時間賽跑的他消耗更多能量,於是他把1小時內的液體攝入量增加到約1700cc;再過幾個小時,他的胃感覺恢復了正常。
為了在無趣的跑步機上擠出一點樂趣,Bitter跟跑步機的配速玩上上下下遊戲,不過通常在每公里4分20秒上下。「我只想讓思慮遠離跑步機與距離,如果想太多,可能會一次『失分太多』,隨著一天的時間,我在1英里內換了3-4個不同的速度,而這些配速幫助我更接近目標。
同時,Bitter也忙著收聽廣播、音樂,以及現場直播,讓他最驚喜的是喜劇演員伯特·克萊歇爾(Bert Kreischer)的出現,伯特花了許多時間和三位超馬女運動員聊天,Bitter的妻子妮可也加入其中,他們甚至聊到一起培訓伯特達成100英里。Bitter認真地看待伯特想跑超馬的意願,他說:「伯特對24小時在跑步機上跑50英里很感興趣,我認為他在跳到100英里之前,會先跑個50公里或50英里。」而這些有趣的話題,也陪伴Bitter度過了第11公里後的數小時。
即使分散注意力,跑步機上的時間仍然度日如年。在87英里(約140公里)處,Bitter跑進浴室裡休息兩分鐘,吃了一盒橄欖油加海鹽洋芋片,這是他唯一吃的固體食物,而最終他總共吃了12包能量飲、洋芋片和226cc的蘇打水。
Bitter從去年8月至今,9個月內摘下第二項100英里的世界紀錄。當他終於完賽後,他立刻大啖牛肉碎末、奶酪和海鹽等鹹食來補充。打破世界紀錄幾天後,Bitter恢復不少,不過他暫時不想在跑步機上長時間跑步了,他估計需要花6星期去讓雙腳完整恢復。
新冠病毒疫情下,Bitter有不少賽事取消、延賽或是懸而未決,不過他只要保持健康,就會追求自己設定的紀錄。他說:「我一直將紀錄視為有趣的目標,在每項大計畫中,我享受跑步的樂趣,即便曾有過糟糕的日子,仍然在訓練和準備上得到許多樂趣。在過去兩年,我過的好日子多過糟日子,所以這些事對我可能很有趣。」
如果要做下一次挑戰,Bitter計畫每英里加快10秒鐘,大約用每公里4分07秒的配速完成100英里。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zbitter
責任編輯/Dama
平常都跑公路馬拉松賽的你,如果想參加一場越野跑比賽,要怎樣的準備才能因應呢﹖首先要先清楚,一般路跑的距離與完成時間、難度,都不能直接換算成越野跑的距離與完成時間,概括來說,越野跑需要的時間約是路跑的 1.8 倍至 2 倍。也就是說,假設你要越野跑 10 公里,完成時間大約等於跑 18-20 公里路跑需要完成的時間,而且須視全程的坡度、地形與可跑性而定。
路跑不能轉化為越野跑,但這不代表路跑跑者該打消報名越野比賽的念頭。根據世界田徑總會(World Athletics)資料,越野跑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運動之一,可以帶來各種心理與身體上的好處,由此可知,越野跑的魅力你一定要親自體驗看看!以下是專業人士推薦首次越野跑者,如何為成功完賽做好準備。
路跑賽的賽道通常標示清晰、路線單純,夾道隨時有跑者陪伴、有補給站和志工指引,很少見迷路的問題,你甚至可以腦子邊放空邊比賽。但是,越野跑並非如此。美國路跑俱樂部 (RRCA) 認證教練、擁有 4 次 100 英里越野跑比賽完賽者 Jeff Le 提醒,在比賽日之前,最好花些時間了解路線、地形、需要的技術、比賽當天可能的天氣、路線標記狀況、比賽時間限制、補給站與急救站的位置,以及補給站會提供的食物。
每場越野賽都天差地別,這些後勤工作將影響你在比賽日當天的策略和訓練。如果身邊沒有跑友對這場賽道有經驗,可以上賽事官方網站或社群看資訊,或是在各種跑步平台、越野跑社團中爬文。畢竟你提前知道的越多,當站在起跑線前就會做越好的準備。
如果你正在為一場越野賽而訓練,那就盡可能真正進入山林練跑,或者盡可能在路跑中增加相似地形來模擬越野賽道。雖然平日可依照比賽距離與目標進行一般跑步訓練計畫,但仍建議確保每週至少一次跑真正的越野地形。
泥土、礫石和草地比起一般公路,充滿了更多障礙與挑戰,這意味著即使只求順利完賽,你還是更需要練跑以外的力量訓練,以增強應付這些路徑所需的肌肉力量。包括上坡使用的小腿肌和大腿後側膕旁肌、下坡用到的大腿前側股四頭肌,以及小腿負責穩定的所有小肌群,尤其腳踝周圍。
力量訓練上,單腳訓練如保加利亞分腿蹲、單腳硬舉等,不僅有助於全身平衡,還能加強腳踝力量和穩定性,並減少跌倒的可能。美國印第安納州跑步總教練 Amie Dworeck 建議,以上力量訓練目標是每週進行 1-3 天。
此外,跌倒是越野跑很常見的事,如果狀況尚可,那就拍拍灰塵繼續跑下去,但如果試著跑幾分鐘還無法擺脫剛受傷時的刺痛感,甚至疼痛加劇,那就得評估決定是否停賽。
路跑賽中你可以完全不帶任何物品,穿一套跑衣跑鞋就上場,因為攜帶的越少,移動得越快。但在山徑裡,考量到在每個補給站之間可能獨自跑數小時,你所穿和隨身攜帶的物資會帶來很大的不同。
多數越野跑者會背水袋背包,有些比賽甚至會強制要求你至少攜帶 1.5 公升的水,以及補給、雨衣,如果凌晨開賽或是比賽時間較長,最好攜帶頭燈。就像參加路跑賽所穿的跑鞋一定會先試跑過,事前帶著這些裝備做模擬訓練是很重要的。盡量選擇類似比賽條件的路線做測試,去習慣揹著水袋背包跑步的感覺,以及如何替換水瓶或水袋、 如何邊跑邊用吸管喝水,並測試身體哪個部位會被摩擦到皮膚。
Jeff Le 強調,準備與測試裝備的重要性在於﹕你分心在處理裝備的時間越少,就越多時間向前奔跑。
部分跑步高手可以在路跑賽中執行「後段加速」,但在越野賽中沒這回事。如第一段所說,跑者必須知道因為海拔變化和地形差異,同一距離的越野賽比公路賽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 Dworeck 教練建議,將越野賽的重點放在總時間相對於每公里距離上。如果你提前了解賽道狀況,還可以根據地形確定你可能在哪裡減速或加速,如此就能聰明地分配自己的能量。
在路跑賽中當步兵可能會感到慚愧,但在越野賽中這可是家常便飯,更是一種策略,尤其在海拔高度增加的路段。為了因應必須行走的路段,在訓練時就可以加強健走、上坡健行、下坡跑和平地跑。要注意,走路和健走會使用到不同肌群,在上坡速度較慢時,較好的方式是用臀部出力,讓疲憊的小腿得大腿後側肌肉得到一些休息。
一份發表於《應用生理學雜誌》的研究發現,在超過 15.8 度的坡度上,運動員可以通過步行而不是跑步來減少能量消耗,這樣在路線變平坦時更容易回到正常配速。 而在必須走路時,可以趁這個時段補給、調整衣服或是收拾背包。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跑步不是就只要累積跑量就可以讓成績進步嗎?相信這句話一定有很多人是這樣認為!但無論你是剛開始跑步的新手或有累積一定跑量的跑者,正確的阻力訓練都可以讓你在跑速上有所進步;然而,有些跑者對於阻力訓練猶豫不決,因為他們認為這會讓身體變得笨重,而且會讓速度變慢,但阻力訓練可以使的跑步計劃變得更有效更有樂趣,以下我們將告訴你為何跑步需要搭配阻力訓練。
無論你是想加快跑步速度還是因為減肥,你都可以透過一些阻力訓練獲一些好處;以下是阻力訓練可以增強你跑步計劃的一些方法。
1.提高跑速
如果你因為身體肌力不足而在長跑或馬拉松賽時失敗,那麼你一定沒有適時的增強阻力訓練,除了下肢與上肢的訓練之外,加強核心肌群的練習更可幫助改善與維持跑步時的穩定性,同時,提高跑步的效率。阻力行訓練對於長距離的比賽,例如:半程或全程馬拉松的訓練尤其重要,因為,只要在身體穩定效率上小幅的提升,就能對整體的速度成績產生劇大的差異性。
2.減肥
有許多的人跑步都會發現,這項運動會讓體脂變低並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這也意味著你無論在休息和訓練期間,都能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來幫助你的體型改變。甚至,有許多跑者都會發現在他們的訓練方案中,增加阻力訓練可以增加他們的減肥效果外,並幫助他們突破體重減輕的卡關期。
3.提高耐力
適當的阻力訓練可以幫助身體能更好的應對壓力,讓你在肌肉疲勞之前能持續更長的運動時間,這將有助於你保持正常跑速與跑姿的方式,因此,提高你的肌肉力量與耐力將有助於長距離比賽後,肌肉的恢復狀況及縮短時間。另外,加強你的腿部肌肉有助於提高耐力,這意味著你可以跑更長時間而不會感到疲勞,一般人都可能會輪流跑步和阻力訓練的日子,所以基本上都不會在同一天做這些事情。
4.加快步伐
改善你身體的形式和耐力,也可以將其轉化為更快的整體節奏,跑者在治療方案中增加阻力訓練後,很快就會看到比賽時間的縮短,然而,你不需要跟健身或健美選手一樣花費數小時來加強訓練肌肉;即使每週只進行2-3次15-20分鐘的阻力訓練,也可幫助你建立出更多的肌肉量。
在降低傷害風險方面,加強下半身與核心訓練尤其重要,擁有更強壯的核心和腿部肌肉,也表示著你可以更長時間保持適當的跑步姿勢,這樣就可以降低腰痛或其它與跑步姿勢不良所產生的相關問題,許多的跑者會出現的運動傷害幾乎都集中在膝蓋和臀部;這些基本上都是屬於肌肉不平衡或缺陷的結果,如果你感到疼痛或擔心生物力學缺陷或以前的傷害,專業教練或物理治療師都可為你推薦針對某些區域的特定訓練。除了避免疼痛的好處,不受傷也代表你將保持運動的動力,更有可能建立持續性的跑步習慣並保持作為跑步者的目標。
阻力訓練擁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並非所有的阻力型訓練都是跑者的最佳選擇,例如肌肉力量的提升涉及訓練的方式,常見的1-3RM的訓練會對肌肉產生較大的刺激,這樣屬於肌肉力量的訓練方式就比較不適合需要耐力型的跑者使用。因此,並不是所有形式的阻力訓練都建議跑者去使用與訓練。然而,比較適合跑者的訓練計劃大致上都分為徒手訓練、功能訓練和耐力訓練,最適合那些主要目標是提高跑步表現的人。
1.耐力訓練
常見的耐力訓練重點,是透過減輕體重和進行更多重複次數來提高肌肉的耐力,當你加入這種類型的阻力訓練時,你可使用大約70%的最大重量並完成12-20次重複,並完成每個動作1-3組的練習。
2.功能訓練
功能性訓練對跑者來說也很重要,例如弓步或單腿下蹲等功能性訓練動作,就會需要身體中的大塊肌肉群以及其它日常生活會用到的肌肉群一起訓練,這些訓練比較接近我們一般生活運動會遇到的方式,並且可以改善平衡、協調和運動效率等等,進而改善跑步姿勢與步伐的整體表現,同時,也能降低受傷的風險。
3.增強式訓練
透過一項「阻力訓練對於菁英級跑者的影響」研究報告發現,包含增強式(plyometrics)的阻力訓練計劃,可以提高跑者們的跑步效率和速度,因為,增強式(plyometrics)訓練是涉及跳躍或其它快速爆發性的運動,住要是肌肉在快速、動性負荷或伸展後的一種瞬發性收縮運動,也是一種發展瞬發力的肌肉鍛鍊法;其中蹲跳與單腳跳躍都是十分常見的訓練方式。
其實,你有不同的方法來選擇重量訓練計劃,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提高跑步表現,那麼應該選擇一個與你的健康狀況一致的訓練計劃以盡量減少受傷的風險,這也就是所謂的運動處方。另外,對於任何有健身基礎的人來說,使用耐力訓練和功能訓練都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幾乎每項練習都可以修改為初級到高級的跑者們使用。
然而,剛剛上面所提到的增強式(plyometrics)訓練,通常都是屬於更先進的運動,並且會涉及到更多的運動風險;雖然這項運動訓練可以提供給跑者許多的好處,但這些練習方式較適合那些有經驗的跑者或有專業的教練陪同。最後,如果你不能定期去健身房或者你家裡沒有訓練器材,那麼徒手訓練就成為了你最好的訓練方式。
跑步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做得太快,許多跑者都有速度與競爭的習慣與心態,當你使用較複雜或負重的訓練之下,就容易帶來無法預期的運動傷害,這裡你需要牢牢記住,你是要透過這些訓練計劃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強大的跑者,因此,不需要在阻力訓練的時後讓自己去跟別人競爭。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不規則訓練,如果你一開始就進行大重量的力量型訓練計劃,但每隔幾週才來完成一次,相信這樣的訓練方式除了對你的跑步不會產生多大的進步外,還會讓你面臨一些受傷的風險。反之,如果你是從小重量開始進行定期的訓練,慢慢的建構肌力的基礎,這將會讓你的成績有所進步。
資料參考/runtastic、issaonlin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