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動員Zach Bitter剛在去年一天雙破兩項100英里以上世界紀錄,堪稱超馬界神級人物。疫情下只能待在家的他也沒閒著,5月16日,他以12小時9分鐘15秒,也就是每公里配速4分31秒的時間打破跑步機100英里(160.934公里)世界紀錄,將原紀錄推進超過20分鐘。更強大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一般人都需要許多固態補給解嘴饞,他卻除了最後嗑一盒洋芋片之外,其他全部只喝液體補給,神人簡直是羽化成仙!
2020年跑步機上的爭霸戰打得火熱,光是50公里跑步機世界紀錄,從一月至今就已三度被刷新,而現年33歲的美國運動員Zach Bitter選擇挑戰自己擅長的100英里(160.934公里)。事實上,他在2019年8月底甫以平均配速每公里4分13秒、共11:19:13跑完室內操場100英里,成功打破100英里世界紀錄,更同時繼續以12小時跑104.8英里(168..6公里)打破自己在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因此,這次對他而言是距離相同,但「賽道」不同的挑戰。
Bitter在完跑受訪時告訴外媒Runner’s World,他在挑戰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斷重振精神。「在跑步機上如果停下來就像浪費時間,而我會因此感到焦慮,在跑步機上幾乎必須斷斷續續,即使只是為了切換跑步機(他以同時兩台跑步機做挑戰)。」
為了這次挑戰,Bitter在自家安裝了兩台NordicTrack X22i跑步機,在比賽前他並沒有做太多測試,因為他知道機器會在幾個小時後超時,所以他直接規劃切換兩台,以防萬一發生故障。「我們有大約4星期的計畫時間,有很多可能出錯的地方,但幸運的是沒有重大問題發生。」
不過,挑戰途中仍有意外小插曲,例如房間內放兩台跑步機、兩台攝影機、一台電風扇和一台冷氣,總耗電量爆表,使其中一台跑步機的螢幕突然變黑,雖然仍在運行且能計算距離,但他們不得不多接一條延長線,以減輕房內電器的功率輸出。又一次,跑步機短暫地停止計數,幸好他們有注意到且立刻解決問題。
補給對於馬拉松、超馬選手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Bitter制定了一套類似去年8月跑100英里室內操場的補給策略,但出現了一些問題:去年的室內賽道溫度約華氏15.5℃,是個跑起來相當舒適的溫度;但儘管試了再試,空調、電扇通通出動,Bitter家中的溫度都在21-24℃之間,更讓他驚訝的是,過熱的溫度並不是來自外部環境,而是跑步機本身散發的熱量。
過熱的溫度讓Bitter在挑戰一開始的幾個小時就感到脫水,於是他試著只靠液態的能量飲做補給;接下來幾個小時,跟時間賽跑的他消耗更多能量,於是他把1小時內的液體攝入量增加到約1700cc;再過幾個小時,他的胃感覺恢復了正常。
為了在無趣的跑步機上擠出一點樂趣,Bitter跟跑步機的配速玩上上下下遊戲,不過通常在每公里4分20秒上下。「我只想讓思慮遠離跑步機與距離,如果想太多,可能會一次『失分太多』,隨著一天的時間,我在1英里內換了3-4個不同的速度,而這些配速幫助我更接近目標。
同時,Bitter也忙著收聽廣播、音樂,以及現場直播,讓他最驚喜的是喜劇演員伯特·克萊歇爾(Bert Kreischer)的出現,伯特花了許多時間和三位超馬女運動員聊天,Bitter的妻子妮可也加入其中,他們甚至聊到一起培訓伯特達成100英里。Bitter認真地看待伯特想跑超馬的意願,他說:「伯特對24小時在跑步機上跑50英里很感興趣,我認為他在跳到100英里之前,會先跑個50公里或50英里。」而這些有趣的話題,也陪伴Bitter度過了第11公里後的數小時。
即使分散注意力,跑步機上的時間仍然度日如年。在87英里(約140公里)處,Bitter跑進浴室裡休息兩分鐘,吃了一盒橄欖油加海鹽洋芋片,這是他唯一吃的固體食物,而最終他總共吃了12包能量飲、洋芋片和226cc的蘇打水。
Bitter從去年8月至今,9個月內摘下第二項100英里的世界紀錄。當他終於完賽後,他立刻大啖牛肉碎末、奶酪和海鹽等鹹食來補充。打破世界紀錄幾天後,Bitter恢復不少,不過他暫時不想在跑步機上長時間跑步了,他估計需要花6星期去讓雙腳完整恢復。
新冠病毒疫情下,Bitter有不少賽事取消、延賽或是懸而未決,不過他只要保持健康,就會追求自己設定的紀錄。他說:「我一直將紀錄視為有趣的目標,在每項大計畫中,我享受跑步的樂趣,即便曾有過糟糕的日子,仍然在訓練和準備上得到許多樂趣。在過去兩年,我過的好日子多過糟日子,所以這些事對我可能很有趣。」
如果要做下一次挑戰,Bitter計畫每英里加快10秒鐘,大約用每公里4分07秒的配速完成100英里。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zbitter
責任編輯/Dama
中長距離鐵人賽的勝負關鍵,自行車配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自行車距離不是 90km 就是 180km,配速快一點慢一點也許就會差到數十分鐘。另外如果配速失誤,跑步正常發揮與抽筋爆掉,21km/42km 差距更是可能拉大到半小時甚至 1-2 小時,因此,自行車段要如何配速真是要好好研究一番。
一般來說,在 113km 的半程超鐵賽,也就是 Half Ironman 距離,自行車段 90km 的配速,我們會建議選手控制在 FTP 75% 強度左右,才能在比賽有正常發揮。當然如果你是自行車訓練非常札實、跑步實力也很強的選手,也可以控制在 80% 左右去騎乘。
那我們要如何判斷跑步有沒有正常發揮呢? 我都是這樣判斷,半程超鐵的最後 21km 路跑成績,比起你的半馬最佳成績來看,多出 15% 以內都算正常發揮。如果在 10% 以內就是神級表現,超過 20% 都可以算是爆掉,超過 30% 就算是去散步健行的。
以我這幾年帶過的學生來說,最後半馬能夠跑在 PB 的 10% 以內也是有,但是真的很少,一般可以在 15% 以內就算是非常不錯的發揮。 剛好月初我有多位課表學員參加這次 IM70.3 台東站,就拿他們的數據來分析不同配速後,跑步段的表現如何。
首先我們看自行車段的配速 IF,最低是 0.70、也就是 NP 是 FTP 的 70%,最高是 0.88。跑步表現最佳的 C 與 D 選手,分別配速是在 0.70 與 0.76,都是在合理甚至偏低範圍。跑步爆最慘的自行車是用 0.88 去配,幾乎是 All-out 全開。另外他因為習慣用低轉速 70rpm 左右騎車,也是爆掉的一個重要關鍵。另外二位騎到 0.80 以上的,跑步也都跑得不好。
再來看一下變動指數 VI,一般我們建議最好能控制在 1.05 以下,也就是全程穩定輸出。跑步表現較佳的二位 C/D 選手,都穩定控制在 1.05/1.03。二位選手在 1.10 以上的,跑步也都表現比較差。IM70.3 台東的路線算是相當平坦,途中會遇到兩次上下坡,但是要控制在 1.05 以內其實並不難。 這次表現最好的 C 與 D 選手,剛好也是我的課表學員中,訓練最穩定與扎實的,可以發現如果平常訓練很穩定,生活很正常,比賽可以有好表現的機會就比較高。而 D 選手甚至騎車最後十幾公里還爆胎降速騎完,成績並沒有太大影響。
雖然說正常建議自行車配速是在 75% FTP,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假設用 80% 去騎,或是用 70% 甚至 65% 去騎,對於整體成績影響如何? 這個其實很難有定論,如果沒有真的去嘗試也很難知道結果怎樣。
對於幾位訓練比較札實,自行車與跑步成績都很不錯的選手,我會建議他們可以挑戰 80% 配速。如果是跑步原本就稍弱的,我會建議用 70% 穩穩完成,希望跑步可以穩穩跑完。有時候騎車犧牲個 3-5 分鐘,跑步反而可以快 10-15 分鐘,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易。
以上數據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其實配速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多少,但是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如何、訓練狀況、甚至要考量當天氣候與風勢,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配速。
第123屆波士頓馬拉松於台灣時間15日晚間(美東時間15日早上9:02)分組開跑,今年天氣比去年好相當多,僅在開跑前遇閃電雷陣雨,多數跑者都在陽光藍天下跨越終點線。賽前聲勢強勁的2018男女冠軍川內優輝與Desiree Linden雖未蟬聯冠軍,但賽事精彩度不減,男子組冠軍肯亞選手Lawrence Cherono更是以不到2秒之差險勝第二名Lelisa Desisa。來看看今年波馬不容錯過的精彩畫面!
這次男子精英組戰況激烈,長42.195公里的賽道,竟在最後一碼(約0.9公尺)才決定勝負。肯亞選手Lawrence Cherono以不到2秒之差險勝第二名曾獲2013和2015年波士頓馬拉松男子冠軍的衣索比亞選手Lelisa Desisa,兩人在終點線前幾乎呈平行齊跑,直到最後才以前後腳之差分出上下。
Cherono以2:07:59奪冠,Desisa以2:08:00居次,第三名Kenneth Kipkemoi則以2:08:06緊追在後, 激勵賽況成為波馬歷史上最驚險的成績之一。Cherono在賽後接受訪問說道﹕「我非常專注,因為我從來沒贏過一場指標性的馬拉松賽事。今天我表現得出奇!」
28歲的衣索比亞女子選手Worknesh Degefa第一次參加波馬,就以2:23:31奪下后冠,且在20英里之後就與後方選手拉開較大距離,幾乎獨自跑。Degefa在參加波馬之前,僅參加過3次賽道平坦的杜拜馬拉松,但她已經以2:17:41全馬成績寫下衣索比亞全國紀錄。賽後她受訪時說道﹕「這是我見過最大的賽事,我覺得我和大批群眾一起跑」
第二名則是2017波馬女子冠軍肯亞選手Edna Kiplagat(2:24:14),美國選手Jordan Hasay 以2:25:20獲得第三,而上屆冠軍Desiree Linden以非官方時間2:27:00排名第五。
美國女將Desiree Linden(以下稱林登)在2018波馬低溫暴雨中奪下女子冠軍,成為33年來第一位在波馬摘下后冠的美國人,聲勢水漲船高,今年回歸賽場也備受矚目。雖然她這次沒有跑進前三,但當她獨自跑在終點線前的紐伯里街上時,她向賽道兩側大批觀眾舉手打招呼,並強忍疲累擠出一絲微笑給觀眾飛吻。賽後林登表示「在波士頓跑步實在太有趣了!」她從18英里處就一路帶著眾人的鼓勵跑向終點。雖然只拿下第五名,但林登說「我會接受它,無論何時能站上波馬前五名,都是場勝利」
過去四年波馬的男子輪椅組冠軍都由Marcel Hug包辦,但今年不同,冠軍由20歲的美國大學生Daniel Romanchuk以非官方成績1:21:36拿下,並成為1993年以來首位奪得該組別冠軍的美國選手;冠軍老手Marcel Hug今年則摘下第三。另一方面,瑞士跑者Manuela Schär奪得女子輪椅組冠軍,非官方成績1:34:18。
賽事中不乏鼓舞人心的畫面,31歲的美國俄亥俄州人Micah Herndon,用他的手和膝蓋,四肢跪地爬到最後一碼終點線。Herndon是一名海軍陸戰隊老兵,在所屬部隊到阿富汗期間,躲過多次爆炸攻擊而倖存,而他正在為他那些無法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好友們而「跑」。
根據波士頓馬拉松官網公佈數據,第123屆賽事共有3萬0234名選手報名成功,2萬7355人參賽,最終2萬6632人完賽,完賽率達到97.4%。
資料來源/USA TODAY, Boston Marathon FB, 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