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觀念裡,大眾總認為筋拉得越開就能身體越軟越好,但是,這真的是好事嗎?正確的拉筋可以消除緊繃肌肉、改善水腫、促進血液循環、舒展壓力,但是首先你需要了解什麼是拉筋,以及拉筋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才可以讓你免於受傷且改善身體狀況。
是否在就學時上體育課開始前,老師們總是會先帶大家拉筋,或是當自己覺得全身緊繃時就會很自然的認為該拉筋或是伸展一下,但究竟什麼是「筋」? 其實「筋」是由肌肉以及肌腱所組成,然而肌肉的功能是收縮產生力量,這些力量會透過肌肉的末端肌腱傳遞到骨頭,在經過長時間的收縮以及力量的傳遞,肌腱容易變短、硬,肌肉則會開始變緊繃,此時透過拉筋同時拉長延伸肌腱、放鬆軟化肌肉,來幫助身體放鬆。
肌肉以及肌腱組成的筋,是為了發出力量並產生動作,若是筋拉得太長,肌肉收縮的距離就會增加,同時也會造成肌肉和肌腱太柔軟,要產生相同的動作相對就會比較費力,此時會導致肌肉力量降低,產生力量的速度會變慢且敏捷度也會變差。因此,對需要最大肌力或者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來說,運動表現反而會變差,像是短跑選手的小腿肌肉通常都不會太柔軟。肌肉以及肌腱會協助韌帶一起穩定關節,如果把筋拉得太長太鬆,就無法提供約束的力量,此時就會讓關節變得不穩定,並且提高扭傷的風險,以及造成運動傷害。因此筋並非拉得越長越好,要讓筋保有適度的彈性,幫助肌肉有效率的傳遞力量且能保護好關節,這樣才是正確的拉筋伸展。
適度的拉筋可以減緩運動帶來的痠痛與不適感,同時可以避免肌肉緊繃、改善血液循環,但拉筋時需要注意:
1 拉筋時間切勿過長:拉筋屬於和緩的運動,若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肌肉疲憊、拉傷。每個動作伸展約10~30秒即可,接著換邊,左右兩邊各做5~10次。
2 自己拉筋最安全:其實自己拉筋就可以達到伸展的效果,若是讓他人輔助,反而容易拉傷。
3 痛不代表效果較佳:許多人誤以為一定要感覺到「痛」才是有拉到筋,但其實疼痛是過度伸展的表現。每次只需要拉到肌肉有點緊繃、有點痠,快接近痛的程度即可。
4 危險動作要注意:前彎及後仰因為會壓迫到脊椎、椎間盤、造成壓力,都不是理想的拉筋動作,若有椎間盤突出更需要避免。
5 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在拉筋時,動作及呼吸需要緩慢深長,藉由深長的吐氣,可幫助肌肉多伸展一些。
資料來源/骨哥論壇、The power topause、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大腦裡的腦內嗎啡可以安定情緒、提高專注力。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面對壓力時會透過吃美食來宣洩,但是根據國外一項研究出,是因為咀嚼會產生腦內嗎啡讓情緒安定下來,並非食物讓人安定。因此從中研究出運動能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好外,腦袋思考能力與智商會較高。
根據研究顯示,運動是最能排出壓力的良藥。一般人以為運動就只能強健體魄、增加免疫力,但你可知道嗎?運動其實也可以很療癒身心。人體在運動時,腦袋就會釋放腦內嗎啡,幫助情緒穩定並提高專注力以及智力。根據研究顯示,運動瞬間使大腦分泌大量腦內嗎啡,緩解壓力的效果比吃東西還好。不僅如此,運動還有預防疾病與治療的功效。許多專家都表示,人活著就要動,因為運動能預防生病就必須維持肌力、耐力、心肺功能,以及柔軟度等,來達到健康,然而治療身體疾病,運動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布了一項有關的精神病學的大型研究結果,這個研究團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以及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合作的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120萬人的運動狀況,在這裡面他們發現能紓壓憂鬱症的心理運動最熱門的3種為:「團隊運動」、「騎單車」、「娛樂運動」。娛樂運動(Recreational sports)雖然中文翻譯成娛樂運動,但其實也是一種團隊運動,與第一項的團隊運動項目相比,第三者指的是比較低強度且只是為了好玩,像是娛樂性質較高的籃球、足球活動(不需要計分的那種),然而在這前三名的運動裡面都有一項共同點就是:有氧運動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正常人每一個星期花上約60分鐘的時間運動,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會降低50%,換句話說,一個正常人每個星期只要增加1個小時的時間做有氧運動,像是騎單車、打拳擊,得到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會減少50%。此外杜克大學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特別強調:「很多對心臟好的東西也是對抗憂鬱症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運動是以自然方式獲得體內補償,以產生安定作用,很多孩子成績變好,甚至有的還出現繪畫、數理或體育等某方面資優的表現。像是國外研究團隊指出某些NBA球員測出智商頗高,是因為腦內嗎啡讓他們專注,然而專注才能在高度競爭壓力的環境中表現優異,因此,研究團隊也在懷疑腦內嗎啡分泌多寡與智力高低有關。所以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句話不一定正確。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隨著醫療以及資訊逐漸進步的時代,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是,你有想過你的生活品質上升了嗎?當時代在進步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很多的人會出現了衰弱、失智的問題,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療。甚至,許多年輕人也有體力衰退、效率低下的問題!其實,這都是身體「發炎」在作祟。
根據知名營養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科所教授潘文涵表示,其實想要身體強壯,就應該吃得對、吃得好,將正確的食物吃進來,就可以彰顯活力。但是,一般人知道要健康飲食,卻不知道正常應該要怎麼吃。
現代人的活動量比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少了非常多,就連年輕人的肌肉量,都有逐漸缺少的問題。甚至「肌少症」已經不只是老年人才有的問題,不少年輕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傾向。然而,肌少症主要就是代謝減緩,導致肌肉合成率下降,當身體逐漸虛弱之後,人就更不想要動,此時熱量的消耗就會低,導致沒有食慾、營養不良,因此吃得越少,身體就越沒有辦法合成肌肉,在這樣的惡性循環後,就很難改善。
如果想要避免肌少症,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多運動以及補充蛋白質,這是不二法門。但潘文涵醫師提醒,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要對抗「身體發炎」。根據2004年2月號《TIME》雜誌就把「發炎」稱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可見它對現代人健康的危害有多大。此雜誌文章其一段內容表示,發炎會影響到身體合成肌肉的效率,進而導致肌少症。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有發炎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參考以下的症狀,如果你符合3個以上,就可以確定身體已經發炎了,如果超過5項,就建議看醫生檢查了。
各種關節痛、肌肉痠痛、偏頭痛、下背痛、經常性腹部絞痛、經常性腹瀉、肥胖、BMI過高、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經常感冒、鼻過敏或是鼻竇炎、工作環境接觸化工原料、有機溶劑、二手菸、嚴重打呼或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糖尿病、肝炎、腎臟炎、心臟病、慢性疲勞、長期熬夜、吸菸、喝酒(1週>3次)、胃食道逆流、不明原因全身性水腫、陰道白帶、慢性泌尿系統感染、久坐或是很少運動(1週<3次)等。
除了以上的發炎原因,脂肪也是一大發炎原因。如果你有以上症狀,除了針對症狀調整作息,例如常熬夜的人改變作息,適度運動,對於超重的人來說,減重也是不讓身體再發言的關鍵。另外,包括糖、精緻碳水化合物、酒精、高溫燒烤的食物,或是反式脂肪的飲食,都是讓身體發炎的食物,應該要戒除。其實有很大一群人意識到要健康飲食,卻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甚至用吃素、吃水煮的方式,就以為是吃得健康,這樣反而導致營養不良,身體毛病也越多。如果想要打造不發炎的體質,最主要的就是要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核桃等植物性飲食,把體質改善,身體的機能才會轉好。另外,富含Omage-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像是深海魚、亞麻仁籽、海藻、堅果(不過大型深海魚因含重金屬機率高,不宜過度攝食);另外,好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或是茶籽油,因為含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也具有抗發炎的效果。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