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跟著超模及女星所興起的「皮拉提斯(pilates)」訓練熱潮,無論是珍妮佛羅培茲、瑪丹娜或是韓星韓素希都是這股訓練熱潮的愛好者。隨著COVID-19疫情期間居家訓練的人變多的同時,皮拉提斯又更加的被受重視;如果你想要增強自己的肌肉力量,卻又不想拿著啞鈴槓鈴來進行訓練,那在每週的訓練課表內添加1-2次的皮拉提斯訓練,將是一個十分好的安排。
皮拉提斯(pilates)已經擁有近百年的歷史,最早創立的時候是用來進行復健和物理治療,跟運動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然而,它也屬於低衝擊性運動的一種,這包含著緩慢伸展和深呼吸運動的結合以提高力量、平衡、靈活性和柔軟度。
另外,在訓練的重點區域為加強核心肌群,這不單單僅侷限於腹肌這個肌肉,還包括背部、臀部和大腿上部等部位肌肉;雖然,看起來這樣的訓練有極大的部位都著重於核心這個部位,但它也有助於調整鬆弛的身形及瘦身功能。所以,只要養成定期的進行皮拉提斯練習,就可以擁有以下這4點好處:
由於皮拉提斯(pilates)很多練習都是關於保持脊椎伸直及維持身體對齊,因此它會使身體進入一個最正確的姿勢,然而,平衡是身體姿勢和意識身體運動的結合;皮拉提斯能透過呼吸技巧與練習這兩點相結合,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動作,同時養成正確的姿勢,因此,能透過這兩者共同改善身體的平衡。
皮拉提斯的訓練主要是運用平板撐體等練習,來強化身體的核心肌群力量。當我們在針對核心肌力進行強化的同時,也可使腹部肌肉收緊令小腹平坦。除此之外,皮拉提斯還有許多的力量式訓練動作,這不僅可以強化核心肌群,還能加強手臂、腿部和小腿的肌肉力量和線條。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往往變的不那麼的靈活及柔軟。而皮拉提斯的練習可以透過緩慢的伸展運動來幫助恢復靈活性,同時,透過伸展運動的訓練身體能以一種和緩的方式推至極限,進而幫助提高我們的柔韌性。而這個訓練還包含著許多的脊椎與背部肌肉練習,並證明對於緩解背部痠痛很有幫助;另外,也因為有些練習能強化大腿肌肉,所以也能有助於預防關節炎及膝蓋疼痛等問題。
由於皮拉提斯的練習也包括呼吸技巧,當我們意識到呼吸並只關注於呼吸這個動作時,就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平靜下來,最終減輕壓力。這就是訓練與呼吸技巧的完美結合,不僅在身體上而且在精神上都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果,只要改善我們的姿勢、靈活性和力量對身體都會呈現益處,進而減輕日積月累的生活壓力,讓我們平靜並提高注意力,這將有助於我們實現身心平衡,從而增強我們的整體健康。
資料參考/viljoenbios、cityosteopathy
責任編輯/David
你每周一定要跟跑團練習一次以上﹖或者喜歡長時間獨自騎自行車﹖還是天天進健身房重訓﹖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你的運動動機會影響你適合團體運動、CrossFit訓練、阻力訓練或是競爭性運動等哪一類運動,連投入這項運動的訓練頻率、維持時間都可能受影響。也就是說,透過找出你的運動動機,可以檢視你適合哪類運動,運用下文測測自己的運動性格吧!
一項2019年4月發表於《Heliyon Journal》的新研究,針對403名美國成人進行線上調查,包括148名男性、255名女性,年齡層為18-75歲間。研究者將運動類型分為CrossFit訓練、團體訓練、有氧訓練、阻力訓練和競爭性運動5組;另將人格特質分為外向型、敏感型、認真盡責、適應力強以及開放型。進一步研究人格特質與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模式偏好、運動頻率的關聯;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對運動沒有明顯影響,但「運動參與動機」確實影響了運動相關的行為,包含選擇運動的類型、運動頻率與維持時間。
回答以下4個問題,測測你的常規運動是不是適合自己﹕
喜歡加入團體的人,可能會喜歡CrossFit、團體訓練或競爭性的團隊運動。研究發現,選擇上述團體活動的人,比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自行車、阻力訓練等)的人有更高的社交動機。
相反地,如果你是個看到熱愛CrossFit的友人揪團時感到心裡很不是滋味的跑者,可以考慮加入跑團或自組跑團,以得到社交上的歸屬感。
雖然所有運動咖至少都有一部分動力是為了健康,但對於較大動機是挑戰自我的人而言,選擇競技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比較容易找到持續性的挑戰。如果你運動時感覺到缺乏挑戰且試圖改變,找間離你最近的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並嘗試突破你槓鈴深蹲的個人紀錄吧!
無論你回答什麼心理動機,恭喜你!研究發現,受內在因素激勵而運動的人(例如釋放壓力、挑戰自我,或是單純愛運動),其運動頻率比需要外在動力才能動起來的人更高。
如果擁有大量的肌肉與線條相當吸引你,CrossFit場館是你最適合持續出入的地方。研究發現,將CrossFit視為首選運動的人,對於外在美的動機比其他運動者更強;與其他運動咖相比,這群人也會更積極地接受挑戰、訓練肌力與肌耐力,以及恢復。
上述研究有個重要目標﹕依照你的運動性格建議適合的訓練,這不僅更能為你帶來運動的愉悅,還能增加維持運動的機會。而研究發現,無論人們是內向、外向、敏感型或開放型,這些人格特質並沒有明顯適合哪種運動類型;簡單來說,所有特質的人都可以在所有類型的運動中找到;但最重要的是﹕你從事的運動是否符合你的目標和動機。
研究第一作者、美國喬治亞州肯尼所州立大學研究員Allyson Box表示﹕「許多人開始一項訓練計畫時,選擇了與他們的興趣、動機、特質等互相衝突的活動,而研究結果支持選擇訓練項目不該只從生理觀點切入,也應同時從內在動機思考;將上述各種因素納入到你選擇運動的考量中,可能影響未來從事這項運動的實際表現。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 Heliyon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