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進步,最重要的是持續不懈,而疼痛是持續不懈的對立面。你知道面對不舒服、痠痛和疼痛要用不同方式嗎?如果有某項運動讓你疼痛了,明智的反應是:不要做了。美國肌力訓練教練提醒,「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是種過時與危險的心態。
繼續討論之前,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布蘭登.李瑞克 (Brendon Rearick) 在《好教練的養成之道》一書中,區分了「不舒服」、「痠痛」還有「疼痛」,下文皆為的他的觀點。
很自然地,運動會讓人不舒服。運動後身體疲憊,肌肉痠痛,還會顯露出心理脆弱之處,這些都讓人不舒服。我可以接受客戶在 1 至 10 分的「不適」量表上打 8 分,但不能接受他們在「疼痛」量表上有「0」以外的分數。在下列圖表中, 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merican PhysicalTherapy Association)條列出痠痛與疼痛的差異。
當客戶在訓練時有疼痛的感覺,你應該從信任的人際網絡中,尋求物理治療師或復健人員的協助。經過醫療專業人員的檢查之後,你可以與他們合作,選擇適合的運動模式來繼續訓練其他功能正常、不會疼痛的部位。
如果某個人肩膀疼痛,他還有另一隻手臂、兩條腿與核心,心血管、神經與呼吸系統也都正常運作。客戶持續訓練,除了生理上的好處,心理上也會有所收穫。你能幫助他們,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受傷這件事情上,而是專注於他們擁有的機會。跟我一起想像這個場景:
你的客戶熱愛舉重。這件事能幫助他們管理壓力,對生活有掌控感。這也是靜心的一種形式。
某天,客戶進行硬舉,從地板上拉起重量時,下背傳來尖銳的疼痛。你知道這不能置之不理。
你建議他看醫生後再訓練,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有一個椎間盤受損。
客戶從容面對,持續訓練其他沒有受傷的部位,也積極進行物理治療。
他堅持再次嘗試硬舉,因為這是他熱愛的運動項目。
● 你需要再次進行這項運動嗎?
● 你有能夠進行這項運動的可動部位嗎?
● 你願意以不同方式進行這項運動嗎?
● 你能承受再次受傷的風險嗎?
● 你是否接受再次進行這項運動並不是個好主意?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是種過時與危險的心態。疼痛是大腦發出的警告,要我們停止正在做的事並重新評估,就像是車子的引擎燈號一樣。
如果你發現客戶在兩組訓練間一直搓揉身體某部位,每次跑步後都會伸展小腿,或是在臥推之後,臉部表情扭曲地轉動肩膀,你應該詢問他是否會疼痛。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是或不是。
「沒有痛苦,會有更多收穫。」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布蘭登.李瑞克著《好教練的養成之道:從如何指導、安排課表到打造成功職涯,健身教練都該懂的105條關鍵守則》一書。
【本書特色】
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練,擁有訓練技術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懂得「這些事」。
從如何指導、如何設計課表,到如何讓教練成為你的終身職業 ── 從年輕到資深、從一對一到團體教練、甚至健身房經營者都受用的關鍵心態與觀念, 所有想以健身教練為志業的人必讀!
• 更多《好教練的養成之道》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小小孩童活潑好動難受控制,常搞得家長暈頭轉向,為了爭取休息時間,顧不得可能對孩子視力的傷害,讓電視或電腦充當保姆,平穩孩子的「過動行為」,不過近日不少研究指出,長時間暴露在螢光幕前會降低快樂程度,比較容易和親友吵架,恐導致情緒管理和家庭功能失和。
有關電腦或3C保姆的研究,大部分在探討與孩子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之間的關係,2014年《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網路版發表了一篇報告〈Early Childhood Electronic Media Use as a Predictor of Poorer Well-being :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團隊耗時3年追蹤3600名年齡介於2到6歲的歐洲兒童,研究結果發現花較多時間在螢幕前的孩子,特別是盯在電視機前越久的孩童,會產生「電子螢幕症候群」,這些孩童的健康快樂程度較低,也較易出現情緒和家庭功能失和的問題。
不是完全不能讓孩子看電視。電視仍是一種快速吸收資訊的方式,家長該如何有智慧地協助孩子選擇適合的節目,以及調整觀看時間的長度才是重點,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判斷力較弱,可能不易分清電視或是電玩的內容並非真實的,甚至產生模仿行為。因此,協助減少孩子在螢幕前時間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孩子找其他可以做、有興趣的事來做,不管是閱讀或是運動,都會是很好的活動。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揮創意,創造一些全家參與的活動吧!
孩子總是被電視綁架?這時候爸媽總是習慣以催促或命令的方式逼使小朋友離開電視,不過往往徒勞無功,小朋友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不要」或「等一下」,任你怎麼拉也拉不起來。
在此建議爸爸媽媽,可以用關燈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營造懸疑氣氛,接下來就可以玩一個「手電筒尋寶遊戲」,玩法如下:
1.爸媽準備幾個玩具或布娃娃當作寶物,並提供小朋友每人一隻手電筒。
2.孩子們當鬼,必須閉眼倒數十秒,爸媽此時開始將「寶物」藏起來。先界定好範圍,藏的時候可以有難有易,以好找任務的建立孩子的自信與興趣,找到之後便可以逐次提升難度。
3.寶物藏好之後,小朋友便可以以手電筒照射來尋寶,每位小朋友可以賦予不同的尋寶任務,若小朋友一直找不到,爸媽可以稍作提示協助。
4.小朋友找到寶物之後,爸媽可以用口頭讚美或實質的獎品給予鼓勵。
將孩子成功從電視轉移注意力之後,爸媽可以乘勝追擊,再用幾個趣味遊戲,吸引小朋友興趣,並以實際說明並參與的方式,帶領小朋友一起來操作,達成居家體能活動的目標。
此遊戲是由「屁股走路」延伸而來,一樣是以屁股著地的方式,以雙腿伸曲、屁股挪動的方式往前移動,客廳空間有限時,可以採取直線路線,或者可以採環繞式的方式來進行。爸媽可以自訂一些遊戲規則,以競賽的方式來進行,增加刺激性與趣味性。例如:爸媽說「鱷魚來了」或「浪來了」就要由前進變成後退,或者「木頭人」可以讓小朋友停在原地不動等等。爸媽可以用口頭讚賞或實質獎勵的方式,鼓勵小朋友來參與競賽。
此遊戲可訓練孩子的核心肌群,藉由雙腳懸空,以雙手走路的方式來前進,除了訓練孩子的肌力與穩定度,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身體的控制能力。
進行方式:
1.小朋友趴臥地面,將要載運的「貨物」(可使用布娃娃或其他輕量小物)置放在小朋友背上,由爸媽抓握其雙腳使其身體騰空,讓小朋友以雙手走路前進。
2.到達目的地之後,小朋友可以嘗試扭身將「貨物」倒在目的地(可使用紙箱或竹籃)。
3.中途若「貨物」不慎落地,則必須返回起點重來。
4.可以設立競賽,看誰在限定時間之內能運送最多貨物便是贏家。此遊戲較為耗費體力,競賽可量力而為。
此遊戲可同時訓練家長與小朋友的核心肌群與雙腿肌力,並同時可訓練家長與小朋友的配合默契。
進行方式:
1.爸爸或媽媽與小朋友背對背站立,家長以手勾手的方式將小朋友背起。小朋友可站在茶几上較容易背負成功。
2.將與前項遊戲相同的「貨物」置於茶几上,背負者稍做彎身,與小朋友合作,讓小朋友以雙腳將貨物夾起。
3.爸媽開始往目的地移動,到了之後轉身讓小朋友將貨物放在目標容器(紙箱或竹籃)之中即成功。
以上就是幾個簡單又有趣的親子客廳體適能遊戲,您可以參考上面的一些玩法,或者也可以設計您喜愛的遊戲方式,最重要的是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不再與「電視兒童」劃上等號!
責任編輯、攝影/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