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到腰」是不少人都曾碰過的經驗,背部會有突然被拉扯到的感覺,拉傷的當下疼痛感不強,但過幾個小時後疼痛加劇。醫師表示,閃到腰本身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警訊,不正確的姿勢可能會對腰部帶來不可逆傷害,建議民眾平常保持好正確姿勢,也可以進行一些運動來幫助肌肉修復。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於臉書粉絲頁發文,之前因為一個不留神的錯誤姿勢,讓他突然感受到極度的疼痛,不只走路變得困難,連彎腰、坐下、起身都成了一大挑戰,原來是「閃到腰」了⋯
嚴可倫指出,「閃到腰」本身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之一。腰椎間盤是一塊位於脊椎骨之間的避震組織,當其受到反覆過度壓迫,就會引發腰痛與下肢疼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忽視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除了閃到腰,椎間盤問題常見的症狀還包括腰痛、腿部放射性疼痛、肌肉無力等。如果症狀嚴重,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和治療。
嚴可倫說明,預防閃到腰,重在保持良好姿勢和適度運動。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和睡姿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降低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此外,適度的運動如伸展、強化腰部核心肌群也能增加脊椎的支撐力,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可能會對腰部帶來不可逆傷害,建議使用雙手,保持腰背挺直,彎曲膝蓋,過程中避免扭轉腰部,盡可能減少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
嚴可倫也於臉書粉絲頁指出,許多民眾閃到腰,在疼痛症狀減退之後就以為好了,但脊椎附近有許多深層的核心小肌肉,閃到腰後可能沒有正常運作,所以就會容易再次閃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民眾做一些簡單的核心訓練,例如「「腹橫肌收縮運動」可以幫助肌肉重新運作:
腹橫肌運動正常版
1.平躺,脖子下可以墊個枕頭或毛巾,雙腳屈膝、腳踩在床上 。
2.肚臍內縮(縮小腹)感覺腹肌微微用力。維持5~10秒,重複10次。
腹橫肌運動進階版
1.在肚臍內縮的情況下,雙腳交替踏步,重複10下。(注意踏步時要維持肚臍內縮,然後不要憋氣。)
2.在躺姿執行腹橫肌收縮沒有問題後,可以嘗試在各種姿勢(站著、坐著都可以)及活動中(像是走路的時候)搭配腹橫肌收縮運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元兇,主要導致走路遲緩、容易跌倒,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老年醫學領域國際頂尖期刊《老化研究評論》(Ageing Research Reviews)刊登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由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顏宏融帶領中西醫團隊合作完成,主題是探討太極拳對肌少症患者或老年人是否有效果,並建議制定標準化的太極拳訓練處方,以供未來臨床應用。
研究顯示,太極拳可以改善肌少症或老年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幫助平衡穩定度,還可以減少跌倒次數與恐懼,相較於不運動的患者,更能夠改善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血壓、精神狀態、生活品質,並減少憂鬱症狀。
該研究團隊成員、中國醫藥大學家庭醫學暨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家榆表示,在門診經常觀察到肌少症老年病患因身體虛弱造成失能,因此決定要進行肌少症的中西醫結合研究,來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
「太極拳運動也是一種紓解壓力的養生功法,養身也養心,適合各種年齡層。」參與該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國際針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馬培德,本身是德國西醫師也是台灣中醫師,平常經常鍛煉太極拳。他以自身經驗說明太極拳功效:
.強化腿力
.改善平衡感
.預防跌倒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重要關鍵,年紀過了 40 歲以後,肌肉質量會以每 10 年減少 8% 的速度流失;70 歲以後更加速到每 10 年減少 15% 的肌肉質量 ,若得了肌少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生活也會無法自理,並增加死亡風險。 若是肌少症的病患,主要會有以下病症:
.骨骼肌質量與功能降低
.走路遲緩
.容易跌倒
.握力減少
.起床困難,甚至失能久臥在床
若家屬沒有在早期發現肌少症,在老年人失能初期給予適當治療,容易增加跌倒機率,嚴重導致失能久臥在床,醫師建議可以觀察家中長輩是否有以下肌少症前兆:
.走路遲緩:室內平地行走困難(6 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少於 0.8 公尺)
.握力下降:取物困難(拿不動 5 公斤沙拉油罐、毛巾擰不乾)
.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需要撐扶手才能起身;爬 10 階樓梯出現困難,爬幾下就需要休息)
.反覆跌倒:跌倒機率增加(過去1年來連續跌倒 2 次以上)
.體重減輕:6 個月內體重減輕 5%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認識肌少症
延伸閱讀:
長輩住院超過●●天,肌肉就少4成!教你預防「3招」避急性肌少症
年紀輕輕就肌少症?專家:漸進性訓練能快速增強肌肉的質與量
30歲的你還不運動 小心肌少症上身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
如何改善肌少症?最新國際研究證實:長輩「打太極拳」能有效防跌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無論是年長者、運動咖,或是必須久站工作的人,「膝蓋痛」的惱人問題總是時不時突然出現。尤其對年長者來說,因膝蓋痛而長期臥床、把自己關在家裡的大有人在,過低的活動量更可能降低免疫力、導致其他疾病。想解決膝蓋痛困擾,你得先知道膝蓋痛不只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揪出真正的疼痛元凶才是關鍵!下文以骨科醫師觀點教你如何一步步接近敵人、揪出凶手,並找到對的治療/緩解方法。
膝蓋痛有許多原因,先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正確治療。如果已經感覺到膝蓋痛先看看哪個部位感受到什麼樣的疼痛?疼痛到什麼程度?你有過以下膝蓋疼痛情況嗎?檢視一下自己如果有,可能是關節軟骨磨損所導致。
1. 從椅子上起身時膝蓋會痛
2. 持續走路較長距離時膝蓋會痛
3. 走路之後膝蓋會痛
4. 上下階梯會很辛苦
5. 久坐時膝蓋會痛
6. 從座位上站起來會很辛苦
7. 膝蓋屈伸時會發出聲音
8. 無法使用蹲式馬桶
9. 無法跪坐
10. 膝蓋腫大
只靠口服止痛藥、電療、玻尿酸關節注射等招術對付膝蓋問題嗎?日本膝痛權威醫師黑澤尚指出這是不可行的!建議先到醫療院所掛號診斷,再依診斷結果選擇治療方法。以下流程﹕
Step1問診﹕先接受骨科的問診和檢查,就發生時期、疼痛狀況、有無受傷等告知醫師。
Step2視診﹕給醫師檢查膝蓋狀態、形狀、腫脹情況。
Step3觸診﹕調查膝蓋的可動域及膝蓋的積水、灼熱感等。
Step4 X光檢查﹕檢查膝蓋骨與骨之間的空隙、症狀的進展狀況等。
Step5 如果有必要做進一步檢查﹕血液檢查判斷發炎程度,檢查是否有風濕疾病、痛風的可能性/MRI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橫向、縱向、斜向的剖面圖/關節鏡檢查(僅內視鏡手術時才施行)
膝蓋構造分為大腿骨、膝蓋骨、脛骨、腓骨、半月板等,關節骨頭表面包覆著軟骨,周圍則有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腱、膕繩肌(大腿後側)、韌帶、小腿三頭肌等組織,才能做出膝蓋屈伸等複雜動作。就醫檢查後,才能清楚究竟是膝蓋構造上的哪個部位引發疼痛。而疼痛主因多出自關節軟骨的磨損變形,以下是發生機轉﹕
軟骨磨損→產生磨耗物質→免疫細胞過度反應→引起發炎疼痛
診斷後,你可能知道自己罹患了什麼疾病,醫師將會提供對症下治療建議,或是請你轉診到其他科別。以下是常見引發膝蓋痛的疾病與對應症狀。
退化性關節炎﹕輕則僵硬有些微疼痛,重則長期疼痛且上下階梯很辛苦,甚至變成O型腿。
股骨頭壞死﹕初期症狀是疼痛,尤其在髖關節附近,走動越多就會產生悶悶的疼痛,但休息一下就可恢復,常被誤認為扭傷;也有部份人的症狀是腰痛,常被誤認為退化性腰椎病變。嚴重時每走一步路就感到疼痛,跛行到更嚴重時使髖關節活動度嚴重受限,無法把腳打開。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膝蓋,手指、手腕、手肘、髖關節、膝蓋等全身關節會發生左右對稱的疼痛,發炎反應比退化性關節炎還嚴重,帶來劇烈疼痛,且隨著關節變形的情況惡化,手腳趾頭的關節也會遭到破壞,導致脫臼或變形。
半月板損傷﹕膝蓋腫大、積水,活動時膝蓋會痛,膝蓋一動就發出聲響,有時突然像被卡住無法伸直。
痛風、假性痛風﹕膝關節突然劇痛,腳趾的趾根關節處也可能發生。
資料來源/順天堂大學醫學院骨科學特任教授暨附設高齡醫療中心醫師黑澤尚、台大醫院骨科部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