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與3C產品密不可分,每天久盯手機、電腦螢幕,也讓「乾眼症」上身,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眼睛感到乾澀外,當出現灼熱、疲倦感,甚至異常的淚水分泌時,都有可能是乾眼症的警訊,若出現以下「乾眼症徵兆」,應及早求助眼科,以利及早治療。
每天下班眼睛乾澀又痠癢?總是忍不住用手揉?小心你是乾眼症上身!《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乾眼症徵兆」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乾眼症徵兆排行。
視力模糊
眼睛疲勞
對外界刺激敏感
眼睛發紅
淚液多
眼睛刺痛
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乾眼症徵兆」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視力模糊」、「淚液多」皆是網友經常提及的症狀。當眼睛表面的淚液分泌不穩定,不論是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到光線折射,引起視力模糊。
有網友提到自己就是「因隱形眼鏡戴太久,導致乾眼」,指出時常超時配戴隱形眼鏡,便可能會使眼睛表面過度乾燥,進而刺激到神經、導致淚液過度分泌,造成視野模糊,讓有乾眼煩惱的民眾表示「嚴重到似乎24小時一直流淚」,深受眼睛嚴重不適與視力不良所困擾,直呼痛苦。
而容易感到「眼睛疲勞」也是不少網友點出的乾眼症徵兆之一。當眼睛常感到疲倦、酸澀,甚至感覺睜不太開眼、想睡覺時,很有可能就是乾眼症的前兆。有人就發文分享「我每天的閱讀量非常大,看書看電腦滑手機,常覺得眼睛用久了會痠會乾」,找醫師診斷後竟發現是「嚴重乾眼」。
有網友建議「點日本高級的眼藥水,和用熱毛巾熱敷眼睛,來舒緩眼的疲勞」,也有人說可以「多吃一些花青素、維生素C比較高的補品,比如智利酒果、藍莓、櫻桃之類的」,指出除了可試著透過熱敷讓眼部放鬆,多補充葉黃素、花青素等,能有效改善眼睛疲勞的營養素也有幫助。
不過也有醫師提醒,「日常照護就要做好,才能舒適一整天」,認為比起事後治療,平日就做好眼部養護更重要。
另外,乾眼症也容易出現如畏光、怕風等「對外界刺激敏感」的反應。不穩定的淚液薄膜,也可能提高眼睛對環境的敏感度,進而引起不適,像是有民眾表示自己因為乾眼症而有畏光反應,常常「很想把眼睛閉上」,並提醒有同樣困擾的網友,除了尋求專業眼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外,也需「自己調整作息+運動」,才是「治本」的不二法門。
乾眼症的症狀剛出現時往往容易被忽視,但若長期不予理會,對眼睛的傷害恐不斷提升,除了長時間感到不適,更可能引發視力問題。因此若你也有以上提及的乾眼症徵兆,別忘了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讓我們抱持正確的護眼觀念,共同守護這扇連接世界的「靈魂之窗」吧!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蘇丹紅」毒辣椒粉風暴持續延燒,除了辣椒粉含有蘇丹紅外,更發現辣椒粉被做為原料,加入食品中,知名零食蝦味先、菜脯餅、豬肉乾、咖哩粉通通都中標!《優活健康網》整理蘇丹紅的相關知識,包括蘇丹紅用途、蘇丹紅危害、誤吃蘇丹紅的急救等,如果懷疑誤食蘇丹紅不必過度驚慌,可以從加強排毒著手。
蘇丹紅為工業用的染料,常見蘇丹紅色素有蘇丹紅1號、2號、3號、4號等,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它列為第3級無法分類的致癌物。雖有證據顯示蘇丹紅可能導致實驗室動物致癌和影響基因,但目前並無足夠證據證明會讓人類致癌。
蘇丹紅作為工業用染料,由於成本低廉被大量使用在工業、化學與生醫等領域,最常被當作工業染料,用於溶劑、汽油、皮革、地板等;因其價格低廉、不易退色的特性,過去常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中,也讓食品看起來更鮮豔飽滿,但食品添加蘇丹紅是非法的。
紅蛋黃較營養?小心吃下毒「蘇丹紅」!鹹鴨蛋、煎蛋、炒蛋、荷包蛋等蛋類食品是不少人的喜愛,然而雞蛋或鴨蛋的蛋黃顏色較紅,恐怕是含有蘇丹紅;其他像是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醬、咖哩粉及含辣椒的加工食品,過去也曾驗出蘇丹紅。
美國毒理專家、中原大學副教授招名威於臉書粉絲頁分享,蘇丹紅有幾種都是有毒物質,它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分類中列為第三類致癌物,不過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確定對人類會致癌。
然而,攝取過多蘇丹紅還是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甚至讓肝腎功能受損。之前印度婦女習慣使用一種點在前額的化妝品,就曾有人因塗抹過量而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近期蘇丹紅食安事件連環爆,若不小心吃下肚怎麼辦?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粉絲頁分享,蘇丹紅屬於脂溶性毒物,在脂溶性的代謝當中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與腸道的排除,幫助肝臟代謝就需要酵素的參與,腸道的排淨則需要纖維的參與。
若發現不小心攝取到此類毒物,可以做的就是多吃高纖的水果,如此一來,酵素及纖維就可以幫助肝臟及腸道,順利將有毒物質代謝出去。若你驚覺已吃下含有蘇丹紅的食品,《優活健康網》整理了誤吃蘇丹紅的「救急4步驟」,可協助你初步處理:
清水漱口:先利用清水漱一漱口,清除食物殘留和有害物質。
多吃水果:高纖水果的酵素及纖維,能幫助肝臟及腸道順利將有毒物質代謝,可優先選擇百香果、芭樂、釋迦、奇異果、柳丁等高纖水果。
觀察反應:評估身體是否出現異常反應,例如皮膚發紅、呼吸困難等;若出現嚴重症狀或過敏反應,最好馬上就醫。
記錄情況:仔細檢視食品包裝,記錄下食品名稱、食用量以及出現的任何症狀,就醫時可提供資訊。
市面上的產品這麼多,如何避免吃到蘇丹紅?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絲頁分享,可以透過以下5方法來避免,建議別隨便吃來路不明的食品,也要多檢查成分表:
選擇商家:選擇信譽良好、通過多項食品認證的食品商家購買。
檢查標示:於購買前仔細閱讀食品成分表,盡量少買來路不明、成分無標示的食品。
觀察外觀:避免顏色過於鮮豔或售價過低的食品。
分散風險:不要限定購買特定品牌或食物。
均衡飲食:不要只吃特定食物,盡量選擇多樣化或原型食物。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做運動按摩常常被認為是種奢侈的享受,但專業人士都知道,這個做法除了可能改善運動表現,對於長跑職業運動員來說,在高強度訓練後或比賽後做運動按摩,更能成為訓練的一部分,是加速恢復、防止受傷的重要方式。本文帶你了解在台灣已漸漸發展,卻仍鮮少人想掏荷包嘗試的運動按摩。
以美國運動醫學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修復與再生醫學助理教授 Julia Iafrate 為運動按摩下的定義為:「合格的專業人員對肌肉和軟組織進行徒手操做,目的是改善運動表現或促進恢復。」
事實上,運動按摩不僅限於針對運動員,因為按摩有多種不同風格,了解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和目的較重要。例如,運動按摩與SPA放鬆相比,前者著重於修復與調整問題,除了預防傷害,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鬆開關節、在髖部和腳踝處創造出空間,讓你更能靈活運用身體以改善運動表現。
如果把此問題去問一位運動按摩師,他會告訴你運動按摩真是太棒了!但如果你問一位科學家,他會告訴你確切的益處仍在研究中。
不過,根據發表於《生理學前沿 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一項研究分析,與冷凍治療、緊身服和電刺激等方式,按摩更能減緩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和疲勞感。
另一項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證實了按摩與 DOMS 的關聯,卻也發現運動按摩並不能真正改善短跑、跳躍、力量、耐力和疲勞。但在統計學來說,運動按摩對柔軟度有明顯的好處,柔軟度改善能幫助跑步時生物力學上可以放鬆,以便最有效率地移動。
《物理治療雜誌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一項研究則顯示,按摩可以減輕跑者股四頭肌的疼痛強度;而其他研究也曾證實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流,進而減輕發炎,使訓練後受損的肌肉更容易恢復。甚至 2020 年最新研究分析指出,運動按摩可以促進心理恢復。
大多數人認為運動按摩是「深層組織按摩」的代名詞,確實沒錯,但運動按摩更像一個概括性術語。按摩時揉捏的動作往往使用手指頭、指關節、拇指甚至手肘做更多壓縮和大量擠壓,摩擦力能更深層地滲透到肌肉組織中,以癒合舊傷。
要注意的是,接受運動按摩時,疼痛不等於效益,太過用力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當你按摩時處於嚴重痛苦,那請大聲說出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骨科按摩治療師 Rosemarie Rotenberger 提醒:「疼痛和不適之間有一條細微的界線,每個人不同。深層壓力不同於按到深層組織,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誤解,實際上,治療師在特定肌肉上施加少少的壓力才有效。」
運動按摩之後,有點痠痛是正常的,甚至可顯示弱點區域。但如果是正確地按摩, 48 小時內通常緊繃感會消失,並感覺身體煥然一新,也就是說,運動按摩不會讓人感到不適。
很多人覺得運動按摩很揮霍,但事實上,請不要只在受傷時才做運動按摩!否則你會損失更多。每年與波士頓馬拉松精英運動員合作的按摩治療師 Anna Gammal 強調:「按摩不是奢侈品,是一項投資。」
如果經濟負擔的起,建議固定每 6 週進行一次運動按摩,即便是 30 分鐘都好。如果能固定做運動按摩,可以快速解決問題,而不用忍受痛苦或加重痛苦。
時間點上,在訓練完、伸展後做運動按摩,可以解決一些肌肉緊繃的問題,另外,賽前和賽後按摩能幫助促進運動表現和恢復。要注意的是,賽前按摩應該在前 2-7 天做,如果在賽前 48 小時內按摩,可能會使跑者在比賽當天處於痠痛之中;賽後按摩則建議在比賽完數小時至 48 小時內,安排對恢復有幫助的按摩。
不過,如果你已受傷,在做任何按摩之前應先諮詢專業醫師評估。因為按摩師沒有資格為你診斷傷害,而診斷結果可能會改變按摩師決定進行的按摩方式。
1. 建議找經骨科、復健科相關治療和評估培訓的按摩治療師,因為如果你遇到的慢性疼痛無法透過按摩解決,他較能知道如何轉介給其他專業。
2. 按摩前不要吃太飽。否則在飽腹狀態時面朝下躺會有不適感,按摩也會減慢消化速度。
3. 按摩前確保先補充水分。因為脫水會使筋膜和肌肉變硬,使按摩更加痛苦。
4. 按摩後如果感到痠痛,當晚可以泡濃縮浴鹽澡,有助消除痠痛。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