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中年男性常抱怨身體不適,包括頭暈、口渴、體重下降,原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現象而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個月初昏迷被家人送至急診,發現血糖竟高達1500,是正常值約15倍。後續,檢查結果為「急性腎衰竭」還合併酮酸中毒,甚至被發病危通知⋯⋯
博新小兒科家庭醫學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解釋,許多常見的症狀有可能是血糖高導致的結果,「診所時常遇到病人是因為一些不具特異性的症狀來求診,例如口渴、泡泡尿、傷口癒合慢、皮膚搔癢、性功能障礙、反覆感染或感冒長時間沒好等等,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糖所導致。」
他也提醒,患者若只針對症狀處理,但血糖高卻不控制,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長期血糖高會導致血管、神經甚至心腎等器官病變等問題。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卻是身體變化的警訊。若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或身體出現對胰島素阻抗時,血糖濃度就會升高,當血糖長期高過一個標準,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許惠春也整理以下高血糖警訊,提供民眾參考:
口渴頻尿:糖尿病患者血液糖分高,身體如同「蜜餞」泡在高濃度糖漿中,導致細胞水分流失,讓大腦發出「缺水」的訊號,使患者口渴;也因為尿液出現糖份產生滲透性利尿 ,導致尿量增加。
尿泡遲遲未散:不只尿量增加,高血糖也會進一步產生蛋白尿 ;許惠春醫師建議,可以觀察起床第一泡尿,尿液中是否有細小綿密如「倒啤酒」的小氣泡,如果氣泡沒有消散,建議就醫檢查。
傷口癒合慢:高血糖會降低白血球活性,讓傷口容易受細菌感染 。
皮膚搔癢:皮膚沒有紅疹但持續搔癢,可能是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 ,讓皮膚產生麻、癢的感覺。
勃起障礙:高血糖會損害血管系統,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狹窄,造成不可的勃起功能障礙 。
感冒長時間、反覆感染: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提供病細菌、病毒理想的繁殖環境,使得反覆感冒或容易感染 。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蕭立偉說明,若想解決因為高血糖出現的這些症狀,就需要快速的把血糖降下來,避免高血糖危害身體的器官,而胰島素就是一個能安全且迅速降糖的好武器。然而,常常有病人聽說胰島素不安全,一聽到要打胰島素就拒絕。
蕭立偉解釋,使用胰島素治療不只能快速控制血糖,也能幫助胰島細胞喘息,延長胰臟功。而許多人擔心使用胰島素會傷身,無論是肝、腎功能異常,甚至糖尿病孕婦或兒童都能使用。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顧好免疫力,除了吃好、睡好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尤其是銀髮族更要保健自己。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
在2008年《European Review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期刊的義大利研究指出,中等強度運動可能改善因老化而下降的免疫功能,增加生活品質。然而運動有做就會有效果,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
有氧加上肌力訓練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
根據2016年《運動醫學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追蹤銀髮族運動狀況8個月後發現,只要有做運動,對降低體脂肪、血脂和提升肌力都有幫助。但合併有氧和肌力運動的組別,降低血脂的狀況最好,三酸甘油脂可降低19%、總膽固醇可降低14.7%。另同期刊2018年發表的研究亦顯示,銀髮族實施12周的有氧搭配肌力運動後,明顯提升下肢肌力、腿部力量及步行速度,有助於降低跌倒、住院風險及死亡率。
根據專業醫師建議,銀髮族們每周5天做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對身體較好。像是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等,並搭配2天肌力運動,太極拳、瑜伽、重量訓練等。在疫情期間,應避免人潮密集的團體課程,可至較空曠的戶外或郊區健行。此外,銀髮族們請多攝取蛋白質和蔬果來增強自我防禦能力、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NOW健康
責任編輯/妞妞
手拿一杯咖啡似乎是現代人的共同特徵,咖啡因能提神醒腦、咖啡香讓人神清氣爽。坊間都有流傳說喝咖啡其實會讓人罹病和死亡風險較低、甚至有燃脂瘦身的效果,但是,引用正確是有助於健康,但喝錯的則可能會咖啡成癮。然而,這邊說的喝咖啡是喝黑咖啡,並不是加上大量奶精與糖的咖啡,過多的添加物會讓原本的功效大幅降低。
關於咖啡與身體健康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有報告數據。有研究顯示,一日攝取3杯以內的咖啡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有研究顯示咖啡或許能預防肝臟疾病、腸胃疾病、改善認知能力。雖然現在尚未有研究能斷定咖啡百分之百能預防某類疾病,但綜合目前各派研究結果,以及研究者們達到共識的是,咖啡內含有的天然多酚「綠原酸」,然而這成份具有優越的抗氧化作用,的確多少能降低罹病風險,像是糖尿病、癌症、心臟病、肝應變等。以下是喝咖啡好處:
燃脂減重:咖啡中的綠原酸可以改善消化器官機能,護肝、消水腫、減少體脂肪。飯前喝咖啡可以增加飽足感,飯後喝咖啡則會幫助消化。不過飯前喝咖啡會刺激胃分泌胃液,甚至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腸胃不好的人要特別小心。另外,營養師推薦運動前喝咖啡,有加速脂肪燃燒的效果,會讓減肥成效更佳。
舒緩頭痛:咖啡因會抑制磷酸分解酵素,讓血管平滑肌鬆弛、擴張血管、刺激細胞釋出組織胺作用於中樞神經,讓人感到快感。另外可以放鬆導致頭痛的腦血管。不過如果短時間內喝太多咖啡,反而可能引起劇烈頭痛。
美肌護膚:咖啡中的綠原酸可以防止黑色素沉澱,預防黑斑產生,抗氧化功能也讓肌膚可以保持彈性光澤。另外,咖啡因也能抑制發炎。
緩解便秘:咖啡可以促進代謝,活絡消化器官。但要注意如果長期習慣用咖啡來通便,一旦沒有喝咖啡就很有可能便祕,除了咖啡外,也要記得補充適量水分。
根據專家表示,人體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本身就有提振精神的效果,通常在早上8~9點、12:00~13:00、17:30~18:30會達到巔峰,如果在這個時間點喝咖啡,反而會干擾身體分泌,長期下來會讓皮質醇分泌量變少,變得更為依賴咖啡、要攝取更多咖啡來補償。建議避免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如果要喝咖啡,盡量選擇皮質醇低峰期:如早上10點、下午2點、5點等等,如果有失眠困擾的人,則建議下午之後就不要再攝取咖啡。
一般來說,一天喝兩杯咖啡就夠了。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一天為咖啡因建議攝取量為三百毫克以下,即每天咖啡飲用量最多兩杯,並且再喝咖啡的時候盡量不加奶精與糖,此外,若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肝功能不好等症狀的人,建議不要喝咖啡,反而可能會有加重病情風險。咖啡中的咖啡因能活化脂肪分解酵素,讓體脂肪轉化為熱量,因此可以說咖啡因有促進體脂肪燃燒的功用。根據實驗證實,喝完咖啡後休息一下再去運動,運動過程中脂肪被轉化為熱量的比率會增加。
資料來源/日本健康最前線、INDEPENDENT、YAHOO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