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運動可以幫助身體健康維持體態,但在運動之前你知道要做怎麼樣的伸展動作,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呢?一般來說,大家都熟知的拉伸有分為靜態與動態這兩塊,雖然,目前還沒有確鑿的研究可以證明拉伸可以「有效」預防傷害,但長期以來靜態和動態伸展一直是運動員們訓練的方案之一,因為,我們確實知道正確的運動前後伸展,可以改善運動和靈活性的關節範圍,這對任何運動或快節奏的活動都很重要;特別是動態拉伸似乎有助於使肌肉變暖,這使得我們身體的關節更容易活動,讓肌腱部位更柔滑,並且也讓身體能準備好及將進行的訓練項目,所以,在你確定哪種伸展方式最適合你接下來的訓練之前,並需要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有幫助的。
首先,你要知道靜態拉伸主要是在靜止位置進行,持續保持在延長某一肌肉的位置。根據一些研究報告指出,靜態拉伸實際上可以對肌肉力量產生抑制作用;簡單的換句話來說,就是通過延長肌肉並將它們長時間保持在固定位置,而肌肉在通過阻力訓練測試之後似乎減少了力量;這導致一些人認為靜態拉伸會對運動效性能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動態拉伸會比較好嗎?
而另一方面,動態伸展是在移動時進行,通常模仿你接下來要進行的訓練計劃,來考慮該活動的部位及關節處,常見的有衝刺、跳躍或爆發力等訓練項目;簡單來說,動態拉伸可在身體內產生更多熱量,並可更好地為身體做好準備,從靜止狀態到快節奏的運動,就算是游泳選手也時常會進行動態拉伸,例如揮動手臂以促進關節的活動性和準備性。
越來越多的證據都支持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能幫助防止受傷和鬆弛過於緊張的肌肉組織,但是你計劃做的運動或訓練類型就會顯得更加重要。有一項研究發現,無論是否加入靜態拉伸的方案,動態拉伸都可有效改善跑步者的衝刺時間。因此,通過動態伸展的運動方式,設定好你接下來將會使用的主要肌肉群,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必須先激活下肢更大的肌肉群,例如股四頭肌、臀肌以及股二頭肌,和較小的主力肌肉群,例如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因為,它們都有助於在跑步這項動作上,例如籃球和足球等運動中所要產生的移動力量。
另外,在有大量站立並隨後快速爆發運動的活動中,動態伸展是讓身體為活動做好準備,而不需要不斷運動的好方法;根據一項研究籃球運動員跳躍表現的實驗,顯現出在進行運動前所做的特定性動態伸展運動,可以幫助協調運動肌群和增加神經的驅動性,並且幫助身體更容易從偏心轉變為肌肉激活的同心階段。
看完上述,就知道動態伸展將有助於為大腦和身體,設置適合運動的健康運動模式;它們可以幫助改善關節的運動範圍和靈活性,這是也是避免運動傷害最重要的兩件事。即使,目前有部分研究不能保證動態拉伸可以百分之百防止運動傷害,但它似乎在提高運動效能而不造成任何傷害方面之下,還是充滿正面的效果,所以,當你即將要開始運動之前,請記住,將你所包含的練習與最接近即將要進行的運動或訓練項目做一個搭配,就能避免無法預知的運動傷害,並未下次的訓練做好準備。
資料參考/mensjournal、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該如何吃才能增肌減脂呢?這個議題相信是隨著健身熱潮開始之後,許多人都會關心的重點!要聊這件事之前,我們就必須要再次講到人體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protein)、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以及脂肪(Fat),就算是平常沒什麼在注意飲食內容的人都會了解。然而,是否能讓身體更有效率的完成增肌減脂,除了固定正確的運動訓練之外,就必須要靠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取平衡來決定,這篇我們將從檢視三大營養素的功用開始,接著再說明為何打造肌肉需要提升蛋白質的比例。
儘管世界上的食物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營養元素,但能夠成為人體能量來源的就只有蛋白質(protein)、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以及脂肪(Fat)這三大類,然而,也只有在正確的攝取這三大營養素之後,人體才能運作並養成肌肉以及堆積脂肪,也正因為如此三大營養素才會這樣的背受重視,我們以基礎健康的思維來講:這三大營養素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養分。
然而,有在運動健身的你也一定聽過「蛋白質是打造肌肉最重要的元素」,這是因為攝取進身體的蛋白質都是用於製造人體的材料,而相反的在體內具有強烈堆積效果的就屬於脂肪了!若我們從能量密度來比較各大營養素每公克能產生的熱量來看,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皆為每公克4大卡;而脂肪每公克卻能產生出9大卡的熱量,幾乎似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兩倍以上,除此之外,脂肪還很難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轉化為能量消耗出去,因此,在營養素的攝取上就必須要特別注意脂肪的量。
而碳水化合物我們可以將它當作是一台車的油料,它能在人體運作時快速的轉化為能量,但同樣的如果攝取過量沒有消耗掉的話,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轉變為脂肪堆積於體內。當我們了解以上的觀念之後,就可以知道在攝取的比例順序上要以蛋白質為優先,接著才是碳水化合物最後是脂肪。
我們的身體打從最基礎的細胞開始,就不斷的進化與成長,然而要形成這樣的進化與成長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提供,簡單換句話來說,就是人體無時無刻都需要蛋白質的供應,因此,對於飲食習慣比較偏向碳水化合物的亞洲人來說,很容易造成蛋白質的不足。當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時,就無法形成能為人體燃燒脂肪的肌肉組織,長久之後就會讓身體越來越難瘦下來。
難道只要蛋白質足夠就可以大量消耗脂肪嗎?剛剛我們前面有提到,如果人體是一台車那肌肉就是引擎,擁有強而有力的引擎才能消耗汽油。有許多的研究指出,一般人體蛋白質的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約1-2g的範圍為主,但這樣的攝取量對於職業型運動員來說對是遠遠不足的;所以,就會有許多的運動選手會依據自身的訓練強度來調整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同時,降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攝取量來維持最佳的狀態。
雖然,近幾年來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表示,「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影響肝臟與腎臟這件事,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與研究可以證明這樣的風險」,但也不表示你可以無止境的過量攝取蛋白質,這是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以及可接受的程度皆不相同,因此,你就必須要一邊抓營養素的攝取量一邊觀察身體的狀況,這樣才能調配出最適合自己的三大應養素攝取比例。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