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腰圍脂肪越多老化速度越快!專家:腹部脂肪較多身體容易發炎
1
腰圍脂肪越多老化速度越快!專家:腹部脂肪較多身體容易發炎
2
有氧減脂訓練
隱藏在內臟周圍的脂肪最危險!6個內臟脂肪最易造成的健康風險
3
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腰圍脂肪越多老化速度越快!專家:腹部脂肪較多身體容易發炎

2020-07-30
話題 保健 瘦身 觀念 生活

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身體的素質、免疫力都會因為衰老而退化,因此變得虛弱無力。一般來說,實際年齡應該跟外表年齡以及身體年齡相符,但有些人的身體年齡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而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之所以可以保持年輕的狀態,是因為他的腹部脂肪比較少,簡單來說,如果腹部脂肪較多且特別大,老化的速度就會較快。

©coach.nine.com.au

腰圍越粗,老得越快

根據瑞士伯恩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部(DBMR)的研究人員針對老化進行分析,發現慢性發炎會加速身體衰老,並且增加老化產生疾病的機率,而其中發現,腹部脂肪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份研究也刊登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專家表示,腹部脂肪細胞是非常特別的細胞,它本身可以分泌類似白血球的激素,讓身體出現發炎反應,同時也能儲存負責免疫活動的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 

過量反式脂肪危害心血管健康

腹部脂肪較多會影響老化外,過量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也有害。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曾發布一項研究結果,過度攝取反式脂肪,將大幅提高人體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不僅會造成肥胖,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於曾宣布,最快將於2018年底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不完全氫化油),以降低食用過多反式脂肪對健康造成危害。然而董氏基金會也提醒,日常生活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應避免過量攝取,才不致危害健康。

更年期後更容易胖肚子

更年期後的肥胖,小心健康出問題!許多人在過40歲以後,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運動量也會大大減少,以致能量消耗減少了,如果食量跟過去一樣多,發胖是必然的。再加上更年期雌激素下降的影響,明顯的在於改變脂肪的分布,更容易使得脂肪在腹部堆積,導致身材走樣。此外,更年期後還是繼續喜歡吃甜食,腹部脂肪更容易囤積,因此會得更快。手搖飲料或餅乾以及糖果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對肚子來說最危險,根據研究發現,這種糖特別容易造成腹部脂肪囤積。

建議在更年期時做運動,能改善肚子肥胖

腹部脂肪是儲存在腹腔深處的脂肪,被許多醫師認為對心臟有害,然而也有統計指出,近2/3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的腹部脂肪超標,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因此,我們都要檢視好自己腹部脂肪,來檢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Verywellfi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隱藏在內臟周圍的脂肪最危險!6個內臟脂肪最易造成的健康風險

2022-10-20
觀念減脂體脂肪瘦身話題

大多數人都認為體脂肪對身體只有外型的影響,降低體脂肪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纖細好看而已。但你知道嗎?囤積在身體內臟附近的脂肪過高,也會導致健康的風險上升,這包含著心臟病、癡呆症、癌症和憂鬱症等疾病;因此身體儲存過多的脂肪不僅僅會讓外型變的肥胖之外,它還會讓你陷入不健康的旋渦之中。

有氧減脂訓練
有氧訓練減脂你想減的是體脂肪還是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是如何形成

當我們血液中有過多的葡萄糖,並且我們體內細胞充滿糖原(glycogen)儲備時,葡萄糖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尤其當吃進精製加工的的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食物時,這樣儲存的情況就會產生得更快、更容易,這是因為加工過的澱粉,如白麵包或白米飯及高糖食物,都會迅速轉化為單醣(Monosaccharides),當它們進入血液並引發胰腺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後,就會出現體重增加的結果,同時也會加上更多的飢餓感,這就會導致持續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之中。

加工食品
過多的加工食品和精緻澱粉,都是造成體內脂肪堆積的元兇!

而血液中胰島素濃度保持高頻率和時間越長,你就越有可能會囤積過多的內臟脂肪,胰島素還與各種功能所需的其它激素進行運作,例如:壓力激素皮質醇過高就容易造成強烈的進食衝動、情緒變化與缺乏能量等狀況,這樣都很容易造成身體的失衡狀態。

內臟脂肪造成的6個健康風險

1.身體發炎症狀增加

內臟脂肪會產生激素和造成身體發炎的分子,這些有害的分子進入肝臟就會導致更多的症狀產生,尤其是在肝臟、心臟、腎臟、胰腺和腸道等內臟器官周圍,你的身體就會發炎,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從而使其成為一個難以擺脫的艱難循環。

內臟脂肪不僅僅會導致炎症,它會透過產生一種稱為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物質(一種炎症分子)而產生自身發炎,這種脂肪會儲存炎症性白細胞並引發一系列自身免疫反應,因此,炎症是大多數疾病的根源,這就是為什麼炎症性腹部脂肪與認知能力下降、關節炎、糖尿病等疾病有關。

2.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內臟脂肪與其它類型的脂肪相比,被認為在胰島素抵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例如腹部脂肪被視為比臀部或大腿脂肪擁有更高的健康風險性,但這不僅對糖尿病如此,對許多其它慢性病也是如此。

有一些研究的證據表明,與大腹便便的人相比,梨形身材的女性更能預防糖尿病等代謝疾病。雖然男性很容易儲存較高的內臟脂肪,但這並不表示女性就沒有這項風險。只要透過健康正確的飲食方式,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內臟脂肪的堆積。

3.讓瘦身難上加難

隨著脂肪的囤積時間累積體重就會隨之上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內堆積的脂肪會影響飢餓訊號的發送,尤其又以內臟脂肪影響最大,這點應該很多人都無法想像。但身體新陳代謝的快慢,有很大的程度會取決於體脂肪囤積的多寡,這是因為體脂肪會影響我們肌餓激素,並且加速荷爾蒙的變化,造成容易暴飲暴食的問題;加上較高的胰島素也會加速熱量轉化為體脂肪囤積,讓身體出現惡性循環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想要瘦身成功就必須要戒掉吃過多的精緻碳水。

內臟脂肪的風險
過多的內臟脂肪容易造成身體健康的6個高風險!

4.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透過脂肪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是心臟病和其它炎性疾病的主要誘因。當你的身體開始產生發炎現象時,肝臟會被膽固醇和毒素所淹沒,從而導致動脈斑塊積聚;內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如高甘油三酯、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根據魁北克大學中心醫院在2013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內臟脂肪與聚集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高甘油三酯血症增加游離脂肪酸的可用性、脂肪組織釋放促炎細胞因子、肝臟胰島素抵抗和炎症增加肝臟 VLDL 合成與分泌、減少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的清除、存在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和降低的 HDL 膽固醇水平是與這種情況密切相關的許多代謝改變之一。

5.造成老年癡呆的風險機率

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表明,肥胖、血管疾病、炎症和包括癡呆在內的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存在密切聯繫。事實上,身體上過多的體重似乎意味著會影響大腦的內部認之能力,尤其在老年時的功能退化更快。日本大分紅十字醫院心臟病科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肚子越大的人罹患癡呆與中風的風險就越高,腹部越大或腰臀比越大,對稱為海馬體的大腦記憶中心的負面影響就越大,而中風也與大腦功能下降有關連。事實上,許多專家現在認為內臟脂肪組織(VAT)高低,應該被視為癡呆症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而不是體重指數(BMI圖表)。

6.出現情緒性的問題提升

由於體內過多的脂肪堆積與荷爾蒙的變化有密切的關連,包括血清素、甘丙肽和其它腦神經遞質的變化,所以體內多餘脂肪會對人體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憂鬱症與中年人的內臟肥胖有關。為了檢查肥胖(脂肪)測量值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檢查了1581名女性(平均年齡52.2歲)和1718名男性(平均年齡49.8歲)的內臟脂肪組織 (VAT) 和憂鬱症狀。在調整了年齡、BMI、吸煙、飲酒和其它因素後,結果顯示,較高的內臟脂肪堆積轉化為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較高;這與其它的研究結果一樣。因此,內臟脂肪組織(VAT)是一種獨特且易致病的脂肪,由代謝活躍的脂肪組織組成,將會干擾健康的神經遞質功能。

資料參考/NCBI、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傷害

2016-05-17
保健運動傷害跑步話題運動恢復

運動傷害發生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為由於運動本身所造成的直接性傷害或後遺症,另一種雖然不是由運動所造成,但也會影響運動的進行。運動傷害是運動或是訓練時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無論是運動當中的「急性傷害」、「長期使用與姿勢錯誤」以及「過度疲勞」所引起的,這些問題都會造成比賽或是生活中很大的影響,只有了解運動模式與適當的訓練身體,才有機會將傷害的機會降低。

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多半來自運動中的急性傷害,像是肌肉挫傷、扭到或是比較嚴重的肌腱斷裂等等。這種傷害通常比較難以預防,而且嚴重程度可大可小,也是最具傷害性的運動傷害,即使自身在小心也會因為其他的外在因素導致受傷,雖然多少可以藉由訓練提高肌肉能力,增加身體的柔軟度的方式,提高身體肌肉的對抗性,與關節活動度,來避免因為跳躍、碰撞或是用力過猛時肌肉的受傷,但是還是要注意其他的外力因素,才能降低受傷的可能性。

©Shutterstock

長期過度磨損的運動傷害好發於長期處於單一運動方式,像是棒球或是跑步,造成棒球肘以及跑者膝等等的問題,這些運動傷害經由長時間累積而來,當身體不斷重複單一動作時,肌肉、關節與韌帶就會不斷的受到刺激,如果又加上姿勢不當,就會在特定部位慢慢累積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就會開始出現許多的不適症狀,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必須立刻停止動作,找尋專業醫生看診,進行緊急處置,有時候這類型的疼痛,會因為時間暫時消退,但是這樣暫時的消退,不代表痊癒,所以還是經由專業的檢查處置比較安全。

身體的過度疲勞也會導致運動傷害,當人體不斷的進行訓練,身體的機能就會下降也會破壞肌肉纖維,只要配合上適當的恢復就能夠達到增加身體能力訓練效果,但是沒有配合到適當的恢復時,這些疲勞會不斷地減少身體能力,這時候的肌肉或是骨骼就容易產生運動傷害,同時對於情緒與健康上也會出現問題,雖然運動或是訓練都是很好的,但是身體一旦沒有得到適當的恢復,更容易達到反效果。

唯有了解這些運動傷害的模式,在未來的運動中才可以找到比較安全的方式進行,或是提高身體機能,減少因為外力等其他因素造成的運動傷害。

預防方法﹕
1、加強補助運動或熱身運動。
2、避免運動過度(練習過量)。
3、有正確的運動技巧(方法)。
4、身心狀況不佳或疲勞時避免過大的運動量。
5、避免過度的緊張現象。
6、考慮運動器材及場地的安全性。
7、若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何種程度的運動﹐最好做一次徹 底的體格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運動傷害急性期處理原則
1、依運動傷害的嚴重程度,於受傷後24-72小時均可稱為急性期。
2、急性期的症狀,主要為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反應。

急性期的處理原則(PRICE)
1、保護(Protect)
可用三角巾、副木及支架等器具,或貼紮來固定,或支撐受傷 的肢段,主要是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到不當的外力而造成 更大的傷害。
2、休息(Rest)
通常經由降低訓練強度及減少訓練的頻率來達到休息的目的, 使傷者疼痛減緩並降低肌肉痙臠的現象。
3、冰療(Ice)
<1> 、降低局部代謝速率。
<2> 、控制出血及腫脹。
<3> 、降低神經傳導速率。
<4> 、減緩疼痛。
<5> 、配合加壓及抬高一起使用。
4、加壓:
使用彈性繃帶,減少腫脹及出血。
5、抬高:
<1> 、將受傷的肢段抬至心臟水平以上的高度。
<2> 、可幫助血液回流亦可消除腫脹及出血。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江旻諺-全面啟動:你真的知道啟動是在幹嘛嗎?
6.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避免疲勞的秘訣─重輕分明
7.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你累了嗎?談過度訓練
8. 山姆伯伯工作坊-護具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嗎?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健身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