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農曆春節即將來臨,最近許多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待在家,有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嗎?
這份最新發布的數據為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 於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以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四所合作學校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有效問卷 1180 份。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而每周運動天數超過 3 天以上的僅占不到四分之一(24.6%);當心情不好時,只有五分之一(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方式,其中有 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調查也發現,近六成受訪者(58.0%)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 3 天以上者只有 6.6%。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超過八成受訪者同意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好處,包含「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 「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更顯示,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許多參與上述親子康健身心計畫的家長表示,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假日時帶孩子出去看看綠色的環境或藍藍的天,可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情放鬆,平日的工作壓力就都沒了,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
農曆春節期間,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用運動取代去人潮較多的景點,一起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情緒紓解與壓力調適有很大的幫助,基金會歷年的調查也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時間越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越高。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許多上班族在坐在椅子上久之後,不知不覺就開始駝起背且姿勢也會變得歪七扭八,此外,或是背著重重的包包走路時,身體也是彎曲的,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但久而久之就開始覺得腰痠背痛。其實這是因為體內的核心肌肉沒有被訓練到,只要把核心肌肉找回來,長久的酸痛也可以跟著改善。
腰痠背痛的人都會希望,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直接解決疼痛就好了,但是不管是吃的、喝的、貼的,或是護腰護帶,或是用運動保養腰部,只要能改善這種狀況,相信大家都會想去嘗試。 但必須要先說明的是,腰痛不是一天造成的,當然也不可能一天就好。腰痛之所以會發生,雖然是因為骨骼移位,或是神經的壓迫,但真正的根源是核心肌群的力量不足,所以必須要訓練核心肌群,同時改變姿勢才有機會可以遠離腰痛。
身體核心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它能增加上我們半身以及下半身的活動性,直接啟動肢體的效能,穩定人體脊柱、胸廓和骨盆,以對抗這些運動所產生的壓力或加諸在表面的外界張力。核心肌群是圍繞在腹部與下背的肌肉,在每日的生活功能上扮演著關鍵的的角色,它能在腹腔裡面形成壓力,使內部器官固定在位置上,並幫助氣體和體內的廢物從肺部排出。現代人大多數的生活都是以坐姿生活為主,這表示我們的核心肌群是不被活動的。假如經常不訓練核心肌群,我們將會失去日常的活動能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其他肌肉可能會前來接替原本該核心肌群的工作,可能會導致肌肉發展不均衡。姿勢不良就是現在許多人常見的例子,長期姿勢不良會造成髖部和臀部肌肉發展不均,導致下背部疼痛。
要訓練核心肌群,不只需要單一練習,還需要全身訓練。像只利用仰臥起坐來訓練腹肌,雖然可以讓單一的部位肌肉練壯,但沒有身體整體的配合,使用肌肉的時候還是會覺得緊繃,就像是參加拔河比賽一樣,不能只有一個人出力。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最好可以從正確的站姿、坐姿開始,最後加練一個棒式是比較能訓練的方式。然而棒式(Plank)雖然是有效又熱門的動作,但是並不是撐著就有效果,若姿勢不正確恐適得其反且手肘或肩膀關節受傷的人不適合做棒式,以免對關節造成負擔。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POPSUGAR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