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更趨明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65 歲以上長者 70.6% 部分缺牙、21% 覺得自己牙齒功能狀況差、63.2% 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被限制飲食,對老人家而言,「吃」這個基本人權也變得困難重重。營養師提出軟食力五大策略,讓晚輩們幫忙長輩找回進食能力、享受好口福。
吃,是基本人權也是人生至樂,在進食過程中,食物會在口中形成食團,才能安全吞嚥,但長輩牙口不好、唾液分泌減少,讓食團不易形成而產生吞嚥困難。高齡者因吞嚥咀嚼功能退化、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造成老化厭食,進而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等現象,還可能出現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不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亦提升死亡率。
自 105 年起至今,肺炎蟬聯十大死因第三位,除了感冒感染引起的肺炎,因吞嚥功能退化、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當高齡者吃東西或喝水時不慎嗆咳,就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
當長輩每日三餐面臨咬不動、吞不下、常嗆咳時,吃東西不再是享受,反而是一件辛苦的事,即使眼前的料理再美味也「0 食慾」,人生從此變黑白。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分享,在她多年的服務經歷中看過許多真實案例:有位被照顧者平時進食狀況良好,卻常常不吃肉類食物,原先以為她是挑食,後來才知道是肉類的切法讓肉質較韌、咬不動。於是營養師就請照顧者在切塊時注意橫切、順切、逆紋切等,或斟酌將肉塊打成泥,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咀嚼。
另一個案例,照顧者雖然已經將肉類等食物順紋理切小塊,讓被照顧者好入口,但他咀嚼過後仍不斷吐出,原來是因為肉卡在牙縫中,讓他誤以為是菜渣。
臺大醫院鄭千惠營養師表示,常見家人因擔心長輩進食時間過久或吞嚥不易,而將所有飯菜都攪打成流質、糊狀後餵食,但這樣做不僅食物質地不一定正確、食物失去美味,也使食物的營養密度變低而讓身體更加衰弱,長久下來惡性循環,讓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目前吞嚥障礙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疾病分類,各醫院陸續提供相關門診的服務,通常經過專業團隊給予適當的介入訓練或治療對策,仍有機會改善吞嚥功能,進而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進一步說明,在吃東西之前,我們會用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以及過去飲食的經驗,來感受食物的性質。但隨著年紀增長,味蕾數目減少,味覺及嗅覺神經的反應變慢,降低了味覺及嗅覺的感受力,因此長輩更需要有刺激來啟動食慾,包括溫度、色香味、多顏色、食物多樣化、原汁原味原型等,都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唾液能濕潤口腔,對咀嚼吞嚥有很大的幫助。為了讓長輩享受由口進食的幸福,許惠玉特提出「軟食力五大策略:香一點、軟一點(好咬)、小一點(好咬)、濕一點(好吞)、固體液體分開喝」來製備【好咬好吞安全喝】的飲食,幫長輩把食慾找回來並避免進食時嗆咳,保有尊嚴及享有更長的健康餘命。
1. 香一點
長輩的味覺、嗅覺隨著年紀而衰退,容易食之無味;香一點更能引起食慾。
■ 利用中藥、辛香料提香,如當歸、川芎、枸杞、黑棗、紅棗、八角、肉桂、花椒等,可讓食物增加風味。
■ 利用九層塔、香菜、青蔥、薑等有特殊香味的香料植物來煮湯、提味。
■ 酸味有助提點出其他的味道,是很好的調味變化,建議用天然的檸檬提味,不會太酸、吃起來有香味。
■ 烹調方式上,不只水煮、水炒等方式,烤焙和燉煮可以讓香味更加濃郁,又能賦予不同的口感!
■ 注意食物的溫度,多數食物在熱的溫度下,才能體現其色香味美。
2. 軟一點(好咬)
長輩的咀嚼功能降低,軟一點吃起來才不費力。
■ 挑選質地柔軟的瓜果、蔬菜取嫩葉。
■ 肉類選擇適合久煮的部位,如四肢、尾巴、脖子、臉頰等常活動的部位。
■ 酸性醃漬、鹽水醃漬、小蘇打軟化、酵素軟化。
■ 烹調時選擇慢火燜煮、燉煮、清蒸,避免炸和烤。
■ 善用壓力鍋、悶燒鍋、真空低溫烹調機(舒肥機)等。
3. 小一點(好咬)
根據長輩牙口與吞嚥能力,調整適口的大小。
■ 拍(捶)打按摩、逆紋切、薄片、切絲、攪碎、斷筋等。
■ 善用攪打機、調理機、食物處理機、刨絲器、研磨器、篩網、切菜機/絞肉機、塑型用具等。
4. 濕一點(好吞)
長輩唾液分泌減少,較不容易形成食團,濕一點能幫助吞嚥。
■ 乾燥的固體較容易引起嗆咳,食物儘量以濃稠狀或糊狀為主,可利用天然增稠劑和黏稠物:如黃豆、黑木耳、白木耳(銀耳)、果泥、馬鈴薯泥/粉、番薯泥、山藥泥、穀粉、玉米粉、地瓜粉、樹薯粉、葛粉、糯米粉、蓮藕粉等。
5. 固體、液體分開喝(安全喝)
同時攝取不同質地,會增加食物誤入氣管的風險,所以固、液體要分開。
■ 將湯頭與湯料分開入口。
■ 可利用白木耳糊、果泥、蔬菜泥等增加湯的稠度,喝湯更安全。
■ 喝水可改用湯匙慢慢喝;吸管容易嗆咳時,應避免使用。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許惠玉主任提醒,除了「軟食力五大策略」,長輩進食時也要「專心點」、減少進食的環境刺激,應避免邊吃邊講話,或邊看電視,並給予長輩充裕的時間,放慢吃的速度,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也記得避免在精神混亂時進食,如:注意力無法集中、想睡覺或剛睡醒時。
銀髮族的蛋白質攝取很重要,但在烹調上如何使之柔軟好入口、好吞嚥一直是個難題。董氏基金會依據長輩不同的咀嚼吞嚥狀況,透過嫩化技巧,讓肉類呈現三種不同的質地(好咬食、一口食、碎濕食),但依然保持料理的「原汁原型」。
■ 好咬食
適用對象:常咬不動較硬食物者。
說明:容易咀嚼,質地柔軟。
烹調方式:選擇慢火燜煮、燉煮、清蒸,避免炸和烤。可善用壓力鍋、悶燒鍋等。
■ 一口食
適用對象:攝取好咬食仍覺得費力者。
說明:容易咀嚼,質地柔軟,一口大小。
烹調方式:比照好咬食的作法,再調整成一口大小,約1.5公分塊狀。
■ 碎濕食
適用對象:用牙齒咀嚼有困難者。
說明:顆粒細軟,質地濕潤,因長輩唾液分泌減少,較不容易形成食團,濕潤一點能幫助吞嚥。
烹調方式:透過攪打、塑型,讓食物由細軟顆粒組成。
此外,湯料理如何「安全喝」?同時攝取不同質地會增加食物誤入氣管的風險,所以將湯頭與湯料分開入口。而液體較容易引起嗆咳,將湯品分為「清湯」和「薄芡湯」,透過增加湯的稠度,來因應不同階段的咀嚼吞嚥問題。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高脂飲食與低脂飲食一直都各有著固定一派的支持者,然而,一般的人都會在瘦身或減脂的時期,選擇採取低熱量與低脂肪的飲食策略,但隨著近年來生酮飲食風潮的崛起,高脂肪飲食也成為許多人爭先恐後的時尚飲食法,不過,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遵循低脂的飲食方式,來進行瘦身與減脂計劃設定。根據國外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採用低脂肪飲食的男性容易有睪酮激素不足的風險,特別是已經處於健康體重又從事耐力型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過於限制脂肪攝取的低脂飲食可能不是一項最好的選擇。
一般來說男性的睪酮激素在40歲左右後,會以每年大約1-2%的速度下降,但如果激素下降的太低就容易造成疲勞、肌肉萎縮、抑鬱、勃起功能障礙和性慾低下等症狀,並會影響其餘的健康問題。正常成人睪酮激素的範圍為300 ng / dL至1,000ng / dL,根據美國泌尿科協會的說法,當濃度低於300 ng / dL時,就會被認定為睪酮素不足。
另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睪酮激素濃度偏低的風險,有研究表示,比理想體重多20%的男性會比正常體重的男性睪酮激素低30%。而對於體重超重的人來說,運動與減肥通常都能有助於提高睪酮激素,但飲食影響的方面目前尚不清楚。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泌尿科住院醫師兼首席研究員Jake Fantus醫學博士說,我們發現有進行限制飲食脂肪攝取量的男性,在血清的睪酮激素濃度低於不限制脂肪攝取量的人。這個研究是透過一項全國健康研究(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簡稱NHANES),研究了18至80歲年齡段的3128名男性,並了解它們的飲食史以及抽血檢查血清睪酮激素,在飲食分類上分為低脂飲食、地中海飲食、低醣飲食以及非限制飲食這四種,以確定飲食方式是否與血清睪酮激素變化有關聯,同時,這項研究報告也發表於《泌尿外科雜誌》上。
發表於泌尿外科雜誌的這份研究,最初宗旨是在檢查低脂(<30%),低碳水化合物(<20克),地中海(40%脂肪)和非限制性飲食,對於睪酮激素濃度的影響;但是低碳水化合物人群中沒有足夠的男性作為研究結果的依據(研究期的最後一年是2012年,因此酮尚未成為主流),因此,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包括在內。
這份研究中男性的平均睪酮激素濃度為435.5 ng / dL,而採用低脂飲食與地中海飲食的男性睪酮激素分別為411 ng / dL與413 ng / dL,明顯的看出這兩種限制性飲食都比平均值要低。一旦研究人員調整了影響睾酮激素的因素數據,包括年齡、體重指數(BMI)、身體活動和醫療狀況,發現低脂飲食與睾丸激素減少有顯著的相關性,儘管地中海飲食並未如此明顯。
關於這點雖然研究人員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飲食與睪酮激素的差異有多重要,但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減肥所帶來的睾酮激素提升,可能會超過低脂飲食所帶來的好處。如果你已經擁有正常且固定的運動習慣,那麼不如採用正常的脂肪攝取來取代限制攝取的方式,能更有效的促進荷爾蒙健康。
Fantus醫學博士說,體重在正常數值範圍內且有習慣跑步與騎自行車的男性,過於限制脂肪的飲食法可能會導致睾酮激素的下降,或許減少的幅度並不大,但為了能更健康的維持並提高睾酮激素並改善心血管的健康狀況,採用較少限制脂肪的飲食習慣可能就是最佳的選擇。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mensfitnessmagazine
責任編輯/David
許多忙碌的上班族整天坐著讓屁股黏在椅子上,而且三餐不固定外,也無法遵守健康飲食,即使下班回到家裡也是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方式,長期下來不只脂肪囤積、體態走樣,嚴重時,還會影響到健康。根據美國專業營養師整理出來一套「最強懶人減肥法」,只要能遵守這15個小秘訣,不僅能養成易瘦體質,還能遠離肥胖困擾。
吃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早餐是開啟你活力、新陳代謝的來源,同時還能避免下午以及晚上攝取過多熱量,對於正在進行減重的的人來說,更是一定要遵守這個原則。
喜愛的美食當前,想必任何人都難以抗拒誘惑,由其是在參加PARTY時!但切忌放縱自己並且請勿吃到將肚皮撐破,這樣一來不僅傷身,還會吃進過多熱量導致肥胖,完全得不償失!根據營養師的建議,大約吃到七分飽最適當。
減重的人怕吃進太多熱量?其實,你只要確保自己攝取蔬菜的分量約佔每一餐的1/2,這樣就不必擔心!蔬菜不僅富含纖維質、水分,且熱量又低,能幫助腸道內許多廢物排除,對身體好處更多。
你是否有觀察自己吃飯時的飲食順序?可別輕忽這個小細節,因為這可是大大左右了你的減肥結果!正在減重的朋友們,可以ㄧ開始在正餐前先吃一些蔬菜或是水果、喝湯,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減少熱量的攝取。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像是血液、淋巴液以及身體的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水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則血液中含水量約達90%以上,當人體進食後,會經過吞嚥、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則這些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對於正在減重的人來說,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根據許多專家研究指出,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餓的同時也會感到口渴,這時不妨喝點加了檸檬汁的水,除了能大大降低飢餓的感覺,同時還能補充維他命C。
在減重過程中,最忌諱白天都不進食,卻餓到晚上再一次大吃,晚上時,腸胃消化能力通常都不好,此時會累積大量熱量在身體無法代謝,一日復一日就容易體重飆升!然而,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反而更容易讓身體囤積體脂肪。
許多許姓在正餐過後總是有另外一個胃能裝甜點,基本上甜點這種東西本在減重過程中幾乎完全不能碰的!更何況是放在飯後且還是晚餐時間!如果真的嘴饞,那麼就選擇下午時段吃,或是以無糖優格代役,但最好是淺嚐即止。
現代幾乎三餐老是在外,尤其是上班族!但你是否常常犯了「眼大嘴小」的毛病?正在減重的你在點餐前,總是在餐點分量的選擇上猶豫不決?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有看到選擇份量的餐點,一律選擇最小份,像是麥當勞點餐,不要點套餐,只點一份漢堡,這樣不僅能不讓胃撐大,對於減重的人來說也不用節食。
在追劇或是看電視時,或是工作到下午嘴饞手邊沒有個零食相伴那怎麼行?但除了洋芋片、爆米花、蛋糕或是手搖飲外,你可以有更聰明的選擇。試著吃吃看高纖的餅乾、燕麥棒或是無糖優格,不僅美味,對身體負擔也不會太大!
在參加朋友生日派對活是大型活動時,我們都知道酒精、桌上的炸物、甜點熱量有多驚人,想減肥的人切忌空腹前往派對現場,建議在出發前,先吃點水果或燕麥棒果腹,以免讓你的瘦身計畫功虧一簣。
所謂的精緻澱粉包括蛋糕、麵包等,如果你愛吃精緻類澱粉,反而會讓你陷入肥胖地獄,因為這種澱粉不僅吃不飽,還很容易發胖!相反的,你應該選擇的是全穀類及根莖類的好澱粉,像是紫米飯、地瓜、五穀飯等,不僅熱量低、高纖,也較易有飽足感,是減重時的最佳夥伴。
懶人的最高原則就是不想動,但是如果你想減肥這可是不允許的!但偶爾還是可以稍稍偷懶一下,至少讓自己每周運動3小時,要跳舞、慢跑、逛街走路都可以,總之有讓自己動起來都是好的方法,不要一天到晚躺著或是坐著!
雖然我們建議將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換成營養價值高的果乾或是蘇打餅乾、燕麥棒等,但誰不會偶爾想放縱一下呢!但是,建議不要將深不見底的零食袋直接撕開吃,而是要將1/3或是一半的分量倒入盤子裡,這樣才能意識到自己吃了多少的份量來預防攝取太多。
懂得分享是件好事,尤其和好友或身旁的另一半一起分享美食更是最棒的一件事!不僅自己不會攝取過多的卡路里,還可以與朋友一起攝取一半的熱量,兩人也不會因此攝取過多。
根據許多研究證實,攝取人工代糖更容易增加後續熱量的攝取,因為代糖只能欺騙味蕾,卻無法使大腦接收到熱量訊息,反而會讓人不知不覺間吃下更多食物來獲取大腦的飽足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是!正在減重的人一定要遠離代糖。
資料來源/Real Simple、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