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 Adizero 最強競速跑鞋系列自推出以來,不斷為世界頂尖運動員刷新紀錄。近日 adidas 集結尖端科技為此系列帶來全新突破—專為提升跑者表現而生,挑戰自我極限的 Adizero Adios Pro 3,採用全新輕量透氣鞋面,搭載雙層 Lightstrike Pro 中底,更有進化版一體成型的 ENERGYRODS 2.0 碳纖維推進系統,提供穩定支撐和能量回饋,增進爆發力,讓菁英跑者們跑出前所未有的極致表現!
時逢盛夏,Adizero Adios Pro 3 首發推出耀眼的「光速黃」及「太陽能綠」配色,而 Adizero Adios 家族系列也針對不同跑者及日常訓練需求,發佈改款的 Boston 11 及 Adios 7,激勵跑者用「Beyond Fast」超越速度極限的鬥志挑戰個人佳績。
adidas Adizero 系列是許多世界級頂尖跑者的「飆」配,2021 年 Peres Jepchirchir 穿著 Adizero Adios Pro 2 成為首位在同年贏得奧運金牌和紐約馬拉松的運動員,同年 2021 年紐約馬拉松男子冠軍 Albert Korir、柏林馬拉松的男子冠軍 Guye Adola 以及倫敦馬拉松女子冠軍Joyciline Jepkosgei 皆以 Pro 2 奪冠;緊接著 2022 年 Peres Jepchirchir 與 Evans Chebet 穿著 Pro 2 榮獲波士頓馬拉松男女冠軍,近期 Tamirat Tola 同樣選擇 Pro 2 為戰靴勇奪 2022 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並打破大會自 2009 年以來的紀錄。世界級選手屢創佳績,奠定了 Adizero 系列的地位,而全新一代 Adizero Adios Pro 3,也在開發階段邀請到 2021 年打破瓦倫西亞馬拉松成績的德國長跑選手 Amanal Petros 參與開發測試,延續 adidas 不斷發展菁英性能的決心,採用 3 大革命性科技,為渴望破 PB 的跑者帶來再創巔峰之作!
1. ENERGYRODS 2.0 碳纖維推進系統:將 Pro 2 模擬人體腳掌骨骼結構的爪型獨立碳纖維條,改良成一體成型結構嵌入於雙中底間,平行於蹠骨,增進抗扭能力,不僅給予跑者推進力,更讓跑者在賽道過彎處更加協調穩定,成為賽道勝負的關鍵!
2. 創新 Lightstrike Pro 雙中底:延續搭載上一代超輕量雙層 Lightstrike Pro 中底,第一層加厚 Lightstrike Pro 提供舒適度,第二層盤狀凹槽 Lightstrike Pro 完整包覆腳掌穩定落地,為跑步者提供緩衝和能量回饋,不論全程或半程馬拉松都能稱霸賽道。
3. 全新 Lightweight Mesh 輕量鞋面:專為馬拉松比賽設計,不僅鞋面採用超過 50% 的再生材質,為了避免跑者在馬拉松後半場時腳部腫脹,將楦頭加寬,讓前掌有更多空間舒展,足夠的支撐力讓跑動更穩定;鞋舌則增加雷射孔洞,具極佳透氣性。
不僅如此,Adizero Adios Pro 3 大底全掌採用耐磨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大底,在各種溫度環境下仍保有良好抓地力;其中前掌外側及後腳跟內側特別以凹槽切割處理,不但能減輕重量,引導跑者向前,還能幫助前掌落地跑者的步態更趨自然。而 Adizero Adios Pro 3 也部分採用環保再生材質製造,落實 adidas 永續環保的精神。
Adizero Adios Pro 3 以沉穩的黑色為基底,在配色上選用充滿現代感的「光速黃」及「太陽能綠」,以黃綠漸層呈現經典三線標誌,而鞋舌的 ADIZERO 字樣、鞋後跟則以搶眼太陽能綠點綴,一上腳就如有光速般的飆速能量!
此外,adidas Adizero 家族系列運用 3 大品牌科技,針對不同跑者需求推出全新改款,包含適合平日訓練使用的 Adizero Boston 11 及Adizero adios 7,兩款升級後皆改採質絨皮革拼接,搭配 Lightweight Mesh 鞋面,使整體重量下降,更加輕盈透氣,而鞋後跟的下翻式設計讓穿脫更方便,陪伴跑者在訓練中持續成長!
.Adizero Boston 11:專為中長距離訓練打造,運用加厚的 Lightstrike PRO 與 Lightstrike 雙中底設計,讓腳感更加回彈,再配置爪型 ENERGYRODS,穩定推進力量至腳尖。整雙重量較前一代下降 25g,是跑者備戰的最佳訓練夥伴。
.Adizero Adios 7:不同於碳板工藝,Adizero Adios 7 採用 TORSION ROD 中足穩定推進系統,Y 型設計延伸到前足與 Lightstrike Pro 中底融合,其抗扭能力讓步伐轉換得更好,而全掌 Lightstrike 中底不只腳感超輕盈,還能提供雙足極佳穩定性,不論間歇跑、節奏跑等速度訓練都是優秀戰履。
運動時你喝水還是喝運動飲料?近年減糖意識高漲,大家都知道少喝含糖飲料有益健康,而運動飲料也被列入「危險名單」。根據調查,近9成民眾因擔心運動飲品中含有糖分而選擇純水為運動補給飲品,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對此說明﹕運動飲料含糖是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能量、減緩運動中的疲勞感,並促進蛋白質修復肌肉的受損,比水更能幫助身體留住水分、延緩運動表現下降,建議運動者不只喝水,也同時配合不同運動強度飲用不同濃度的運動飲料,創造適合自己的運動補給策略!
1. 補充流失電解質、能量
跑步時大量排汗,而汗液的主要成分是鈉,鈉是人體內重要的電解質,這就是為何運動時要頻繁補充電解質和水,否則容易導致肌肉動作遲緩或抽筋。楊承樺指出,國人普遍有「運動中攝取糖分是否會導致熱量過剩而破壞體態」的迷思,實際上,只要認真維持運動強度,糖分大多會成為運動過程中的能量被消耗掉。尤其在夏季運動容易大量流汗,電解質流失,透過補充運動飲料除了能補充水分及流失的電解質,更可利用其中糖分提供運動中所需能量、提升運動舒適度、降低疲勞感,讓我們更容易維持甚至增加運動強度,達到更好的塑身效果。
2. 較純水更延長力竭的時間、穩定血糖
學者Chryss Anthopoulos & Williams曾針對運動中飲用運動飲料及純水做出比較,在中高強度運動下,飲用運動飲料比飲用純水更延長了運動到力竭的時間。在中低強度運動下,攝取低糖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不論是在運動中的水份吸收情況、血糖穩定度,或是力量輸出度上的表現,也都優於飲用純水。
3. 運動後修復受損肌肉
運動後人體肌肉處於受損狀態,為修復運動後受損的細胞,建議在30分鐘內飲用尚未喝完的運動飲料,並搭配額外的醣類食物與蛋白質食物,促進肌肉能量修復,同時避免糖分囤積到脂肪細胞,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隨著不同運動強度,應飲用不同濃度運動飲品。因此楊承樺進一步提出挑選運動飲品建議﹕首先評估自己是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還是中低強度運動。前者建議飲用高濃度含糖量較高的運動飲料(如寶礦力水得),後者可以喝低濃度含糖量較低的運動飲料(如:ion water)。
以需要長時間運動的馬拉松為例,根據國際馬拉松醫學指導協會(IMMDA)建議,馬拉松跑者在比賽間每小時應喝下400-800毫升(ml)液體。在越溫暖環境且跑速越快的跑者,液體補充需越多;在越涼爽環境且跑速慢的跑者則越低。進一步精算比賽途中該如何補給飲品,建議每20分鐘喝113-237ml運動飲料,並在每個休息站或每1.6公里時交替喝運動飲料和水。
須注意的是,長距離跑步應盡量頻繁補充少量水分,而非一次大量攝取,因為少量液體身體較易吸收。另針對糖尿病患者,應該特別避免補充運動飲料,因為運動飲料糖含量高,建議喝稀釋的生理食鹽水代替。
資料來源/金車大塚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