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已經1個多月,走路沒辦法走太長時間,要看哪一科?」面對這樣的「痛」,病人只能吃藥、復健,或是開刀才能解決嗎?事實上,可以就醫進行「疼痛治療」,只要找出疼痛背後的真正原因,進行綜合性的治療計畫,包含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疼痛。
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王柏凱指出,疼痛科不僅能治療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問題,還有現代人常見的頸椎痛、五十肩、肩關節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骨刺等;以及其他疼痛包含三叉神經痛、足底筋膜炎、 疱疹神經痛(皮蛇痛)等都能得到改善。
他也補充,常見的「介入性治療」分為神經調控治療與結構治療:
神經調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術、硬脊膜外注射術、高頻熱凝術等。
結構治療:包含韌帶、肌肉、關節注射治療以及神經沾黏剝離術(神經鬆解術)、椎間盤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療法/再生療法等。
王柏凱指出,介入性疼痛治療除了可以改善疼痛以及修復組織,還能減少藥物使用、增加活動力、加強復健效果。
帶狀疱疹後引發的神經痛(皮蛇痛)是許多疼痛患者的惡夢,甚至曾有人皮蛇纏身5年復發4次。疼痛科門診能幫助疱疹後神經痛病人,依病人的疼痛狀態採用漸進性治療之外,若是嚴重則可透過介入性治療,來改善疱疹後神經痛,讓病人脫離疼痛折磨,重回正常生活。
王柏凱說明,常有病人誤會「神經阻斷術」是切斷或破壞神經,這術式是透過注射短效麻醉藥物到神經周圍,來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經常被用於診斷或治療各種疼痛症狀。
一名熱愛運動的女士為個案之一,其突然感到右腿緊繃、酸麻,嘗試中醫針灸、復健治療,剛開始症狀獲得改善但還是反覆發作,嚴重到無法走路整整躺了28天。後續,透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她患有「梨狀肌症候群」,以神經阻斷術暫時阻斷神經路徑,才讓該個案的疼痛得到緩解。
王柏凱也提醒,若是疼痛在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副作用大、復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病人可考慮注射治療來改善疼痛、打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項機能持續退化,建議民眾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或復健等,都是保養身體的好方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是否有發覺肌力在逐漸衰退?因此,許多人會透過重訓來增加肌肉力量。但是,在日本一位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曾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我們必須要讓肌肉先柔軟,否則再怎麼運動都是徒勞無功。因為柔軟度和肌力同樣重要,要找回身體柔軟度,不僅預防運動傷害且更有助於對抗老化。
幫你照鏡子時,是否發現多了根白頭髮、或是臉上皺紋越來越多,這些是外表老化的訊息。此外,照些訊息在日常生活中,也慢慢透露出身體機能衰退。像是可能踩空次數增加,或是走在平路腳卻突然扭到,其實改善柔軟度就能改善這些狀況。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表示:「曾遇過中年人想穿褲子,卻在腳抬起來時,就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大部分的人會覺得可能是肌力不足,但卻沒有人考慮到柔軟度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柔軟度不夠,才無法將腳穿進褲管中。」
柔軟度好的人能活動自如、體態優美,柔軟度不好的人關節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影響一個人柔軟度的因素有:肌肉、肌腱、骨骼、皮膚、脂肪、結締組織的構造與組成等。然而具有比較良好的柔軟度,可以使我們運動時更有效率,以及提升運動表現,在運動過程中,也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根據許多專家研究發現,目前發現有相當多的下背痛病例與柔軟度較差得人有關,因此,具有較佳的柔軟度除了可以避免運動傷外,也可以使平日生活免於下背痛的困擾。
提升柔軟度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的伸展,另一種則是動態的伸展運動。靜態伸展是指不發生上下或來回且不急的用力伸展,而在伸展位置停留一段時間,而動態伸展是指上下或來回且急動或主動的運動,而且在最後伸展位置時不做停留。 一般來說,如果要增加柔軟度,建議採用靜態伸展,因為靜態伸展沒有組織傷害的危險,且消耗的能量較少,能具有避免或消除肌肉緊張或酸痛的效果。但是,過度的柔軟度容易發生傷害,像是關節有習慣性脫臼、無力等狀況,然而伸展運動與柔軟度的關係密切,透過身體不同部位的伸展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各部位的柔軟度。根據許多專家建議,瑜伽這一項運動是非常適合增進柔軟度的運動,許多運動員也非常喜歡在賽前及賽後透過瑜伽動作來伸展。
資料來源/Mighty Fighter、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一般人對糖尿病印象就是只要醫生宣布你罹患糖尿病,大概就等於是宣布你被判了健康的無期徒刑,逃不了要終生服用降糖藥,甚至可能要施打胰島素的命運。不過,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201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上,專家宣布一項研究結果:如果早期糖尿病患能夠成功減重15%,則病情有可能完全逆轉且從此跟糖尿病說再見。
根據Medscape網站的報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醫學和新陳代謝教授泰勒(Roy Taylor)在糖尿病協會的年會中提出報告。他的研究發現了減肥和糖尿病緩解之間的關聯性,在他的糖尿病緩解臨床試驗(DiRECT)中獲得了正面而良好的結果。 這是讓糖尿病患者非常奮的好消息,意味着如果被診斷得了第2型糖尿病,也有可能回到過去的健康狀態。教授泰勒指出,在DiRECT 研究中,研究人員讓最近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了為期3~5個月的熱量限制液體飲食(800卡路里/天),隨後逐漸恢復正常飲食並持續體重控制.結果發現,有36%的患者獲得了糖尿病緩解且持續了24個月。
而所謂的糖尿病症狀緩解,是指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維持糖化血色素低於6.5%,空腹血糖值低於126mg/dl,一般而,認為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應在6%以下,空腹血糖值則在100mg/dl以下。
而根據DiRECT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減肥超過10公斤的參與研究的患者中,有64%的人在2年後獲得緩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病患都能緩解,成功率與診斷罹患糖尿病的時間有關。能夠成功緩解的人平均確診糖尿病時間約為2.7年,而未能成功緩解的人平均診斷時間為3.8年,與成功緩解者相差了1.1年。泰勒教授分析,用於產生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破壞是進行性2型糖尿病的標誌,患者的β細胞功能下降了大約50%,而在成功緩解的患者中,他們體內有一些處於休眠狀態的β細胞,當體重減輕和相關的代謝壓力降低時,β細胞的功能又恢復了,可以讓胰島素再重新開始生產,使得糖尿病情獲得緩解。
不過,建議罹患前期糖尿病的患者,還是要聽從專科醫師的診斷來配合所有治療的方式,才有可能逆轉病情,以及讓胰島素恢復正常的控血糖功能。而且即使是在病情逆轉的情況下,還是必須定期進行抽血檢驗,以確定自己的血糖值維持正常,否則,糖尿病還是有可能新找你的麻煩,而且是一輩子的麻煩的。
最後泰勒教授表示,每一個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都應該被告知,如果能夠減掉15%的體重,他們的病情可能是完全可逆的!同時也希望接下來透過進一步的研究可以來確定減肥與糖尿病緩解的具體聯繫關係。
資料來源/明醫網、DIABETES、MEDICAL NEWS TODAY
責任編輯/妞妞